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危機面前的政府邊界 中國模式應成西方借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3 11:47:26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曾經的“天堂”正在墮向“人間”,西方也有無法豁免的生老病死。這是自歐洲各國相繼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美國政府信用的金字招牌倒下之後,帶給人們的最直接感受。

  據南風窗雜誌報道,2008年,金融危機初現時,自由市場就已開始遭受質疑,其中包括西方人自己,他們開始羨慕“中國模式”,認為正是政府的強力管控創造了其他經濟體難以企及的發展效率,而與中國模式有相類性的國家如德國和瑞士等,則都能夠在危機中屹立不倒,向“北京共識”看齊似乎成了一種新的共識。經濟危局面前,政府的邊界在哪裡?
  
  自由市場過時了?

  市場經濟發展至今,西方世界主要經濟體已經大體類型化,美英模式被視為自由市場的代表,反對國家對市場經濟的過度干預;日本模式為政府主導型;德國模式為社會市場經濟,以自由競爭為基礎、國家進行適當調節,並以社會安全為保障;此外就是北歐的福利國家模式。

  繼次貸危機發生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市場失靈論就開始進入公眾視野,政府對金融產品疏於監管成了主要的罪責。“金融危機的發生是因為市場規則被扭曲,政府放縱2萬億美元的貸款,本身的監管沒有到位。冷戰之後,新自由主義興起,主張放鬆政府監管,經濟越少政府干預發展越好,這被稱之為‘華盛頓共識’。還有一種是‘北京共識’,政府的力量比較強大,也能發揮市場的作用,我接觸的很多外國人反而很羨慕中國模式,危機中政府可以迅速干預。”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稱。

  市場已經無法自我調整,政府應該如何補上缺位?

  美國的去監管化模式便開始了修復的道路,政府出台了不少刺激經濟復甦的舉措,把部分金融機構收歸國有,為困難的銀行和企業注入資金,對新能源、醫療保障、教育等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對接受財政援助的企業高管的薪酬實行限制,強化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

  然而,危機並未解決。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鐘祥財即認為,如果決策者的思想方法不調整,置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於不顧,企圖通過政府干預駕馭經濟運行,缺乏約束,風險積聚的態勢將難以根本扭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