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國500年南海保衛史(之一)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00:57:29


 
  在一個叫馬可.波羅的歐洲人的描述中,十三世紀的泉州“宏偉秀麗”,船舶往來如梭,商人雲集,貨物堆積如山。他驚嘆道:“此誠為世界最大良港之一……幾難信有其事。”而後世的歷史學家們確證,當時,一個活躍的貿易網絡連接東北亞、東南亞、印度西海岸乃至波斯灣的各個港口,他們甚至將這個貿易興盛階段命名為“泉州時代”。

  1402 年,朱棣攻下南京即位,他不惜“支動天下一十三省的錢糧”,調浙江、福建、湖廣等五省府縣優秀造船工匠四百餘戶來南京造船。1405年開始,鄭和率領一支兩百多艘船、兩萬多人的龐大船隊,“雲帆蔽日”,浩浩蕩蕩地出現在印度洋上,開始了帝國時代的最後海洋行程。

  後世的歷史學家認為,其時的明朝海軍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都無法與明海軍匹敵。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這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威懾力量,而南海當然也在這股力量的控制之下。

  海禁

  1433年七月,鄭和船隊返國。他的死亡不僅僅意味著“鄭和下西洋”的結束。3年之後,曾任鄭和船隊副使的王景弘,送蘇門答刺等11國使團回國,此後,明朝政府再也沒有派船遠航過。而原因,也不僅僅因為鄭和的去世。

  1433年八月,朱瞻基敕令漳州衛指揮同知石宣等,“嚴通番之禁”。敕令的背景是,海商、水手因不能出海而失業,犯禁下海事件屢屢發生。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面對“兵革連年,道路榛塞,人煙斷絕”的殘破局面,他希望通過“計口授田”,把農民約束在土地上以發展經濟。另一方面,本身靠平民暴動起家的他,對逸出國家權力的“亂民”格外敏感,自然想快點消滅東南地區倚靠海洋的割據勢力,以及勾結沿海百姓的海上盜寇。所以,他一反唐、宋、元鼓勵開放的傾向宣布海禁。

  對“慕華而來”的外國舶商,唐朝地方官員經常噓寒問暖,守法經營的前提下“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如此“矜恤”和“綏遠”,除了體現大唐的容量之外,主因還是政府收益了實實在在的進出口貨稅,“上足以備府庫之用,下足以贍江淮之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