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傅應川:郝柏村評黃埔 是詮釋史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2 10:04:10  


  中評社台北6月22日電/台灣退役中將、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傅應川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郝柏村解讀1945年至1949年的《蔣中正日記》評論到,剿共戰爭第一線兵團指揮官都是黃埔一期,他們戰略、戰術素養不足,是導致作戰失敗的主要原因。卻引起了一些爭議,與不必要的誤會。

  文章說,郝先生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特別指出他對這段史實的評價,絕對沒有對黃埔一期的前輩們有任何不敬。誠如他寫這本書的動機之一,是在蔣日記中,尋求“為什麼在軍事戰略上,始終犯同樣的錯誤而不知調整?”他的結論是為詮釋史實,而不是對個人的偏見。

  “指揮官負一切作戰成敗之責”這個概念載於軍事準則,也是“指揮道德”的具體表現。面對剿共戰爭的失敗,郝先生引述顧祝同上將的話“我們都是罪人”,這不但印證書中評論的不虛,亦彰顯出先輩們在“指揮道德”上的完整無暇,不失“將道”的高風亮節。

  文章說,郝先生的真義,在國軍應擷取作戰失敗的教訓,積極從事軍事改革,這才是目的。郝先生的評論是“一針見血”的直指問題核心。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何培養將校,是建軍問題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將帥的培養,不但要有健全的軍事教育制度,而選拔資質絕佳的人才,亦是必備條件。黃埔一期的前輩們,由於當時用人孔急,只受過6個月的軍事教育,就投入東征、北伐、剿共、抗日等戰役中,沒有機會接受深造教育的洗禮,如何要求他們在大軍指揮中有傑出表現?故郝先生檢討剿共戰爭失敗的癥結,並表示沒有對黃埔一期前輩們的不敬,是公正的歷史評價。

  文章說,國軍的深造教育在於大陸時期的“陸軍大學”,現在的“國防大學”。將帥的戰略、戰術素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長期兵學研究,與深造教育磨練的結果。郝先生書中也提到,在歷次的戰役中,對國軍將校施予短期教育,但畢竟深造教育,不能因短期訓練而竟其功。

  文章說,歷史已成追憶,令人憂心的是現今發展。依我的觀察,在深造教育的範疇中,前輩們在資質上優於現在,因為當時進入“陸大”,是千中萬中選一。而今由於軍人社會地位日下,優秀人才已視軍旅生涯為畏途,軍中人才不濟,縱然健全軍事教育制度,又有何用?這種現況,盼為政者深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