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日本人的“地震理解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6 00:26:34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21世紀經濟報道刊載文章分析報道:在很短的時間內評估這場地震的情況是艱難的。餘震正在繼續,海嘯會有多波襲擊。死亡數字正在上升,目前大約500人左右;核洩漏的恐懼仍然揮之不去,雖然概率較小;次生災害,例如火災,時有發生。電視等媒體傳遞的畫面是城市被淹、新幹線停營、飛機備降、機場關閉、岸邊屍體。但我們也發現日本抗震的高效。首先,預警系統在大地震之前起作用,這跟2008年6月同樣發生在宮城縣附近的里氏7.2級地震一樣,日本提前十秒為震源30公里以外的地區做了多媒體預報。其次,日本的內閣牽頭的多部門協作是高度有序的,無論是信息發布、部署力量救災、撲滅次生災害、利用社會組織網絡、物資準備和災情補貼等等。

  如果談到日本震波預警系統,不得不回顧日本戰後整個地震預報史。日本也許是世界上最執迷於震前預報的國家,甚至比中國還狂熱。1923年9月1日慘烈的關東大地震讓逾14萬人喪失,當時皇太子裕仁就鼓勵科學界預測地震。戰後日本更加視為“心結”,從1965年大規模資金投入,發展出一個龐大的學科構成和利益團體。不僅像中國一樣,關注地震幾天動物前兆、地層水壓力變化,還發展出更加細致的門類:比如對地傾瀉、伸縮的理解、水氫濃度、水質及溶解氣體(結合火山噴發)的探測。

  中國唯一被國際承認的正確預報是1975年的海城,而日本也同樣有一次輝煌,是預報了東海地震。日本的“地震前兆解析系統”盛極一時,但是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給予臨震預報者前所未有的打擊,因為這些人在幾天前還將兵庫縣列為“非強化觀測區”。阪神大地震以亡人六千、數十萬人流落街頭、10萬億日元損失的代價徹底擊垮了整個日本震前預報界30年的所謂“心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