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政客對華玩弄“敏感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9 00:19:34  


 
  在美國駐日的軍事基地問題上,對美國而言,最好的安排是日本人出錢讓美軍無限期地駐守下去;與此相反,日本則希望在美國的諒解下,逐步收回軍事基地,讓自衛隊早日取代美軍的地位。日美普天間基地的爭執正是兩者在這一問題上的博弈。而事實說明,民主黨不是旗開得勝,而是徹底地打了一場敗仗。

  釣魚島海域的撞船事件,正是民主黨在普天間基地問題上碰壁、美日兩國急於緩和彼此之間的矛盾、力圖加強美日安保的背景下發生的。對美國而言,這事件同時也提供了它積極插手有關紛爭、“返回”亞洲鞏固其盟主地位的良機。

那麼,美國“回歸”亞洲之後,中日關係有著什麼樣的特點呢?一個最明顯的特征是,日本大眾傳媒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毫不忌憚地鼓吹“中國軍事威脅論”。不僅是被公認為保守的《讀賣新聞》有這樣的報道傾向,即使是以自由派自我標榜的《朝日新聞》也相去不遠。去年12月27日的《朝日新聞》的頭版頭條加上內頁兩大版有關中國軍事問題的特輯,其目的無非是要渲染中國軍事力量之崛起,從而為日本擴軍及日美加強軍事同盟尋找理論依據。

  日韓急建“同盟”關係,一面加強美日軍事同盟,一面大肆渲染“中國威脅”的輿論,如此這般在日本國內有更大的市場。在今天“總保守化”的日本政壇,修改憲法已經不是問題了,接下來令人關注的就是核武裝的話題。在過去,這是一個敏感問題,誰提這個問題,誰就得下台,現在完全不同了。現在核問題已經可以名正言順地提到桌面上了。

  簡而言之,儘管今天的東北亞還處於“有驚無險”的階段,但隨著充滿火藥味言行的升級與加劇,及部分政客有意無意觸摸和玩弄過去被視為“避之為吉”的敏感牌,誰也不敢保證東北亞不會出現“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