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政客對華玩弄“敏感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9 00:19:34  


 
  詢以如何解讀這現象,一名日本的大學教授解釋道:“這就是當前日本的政治空氣。”

  與此相反,要求採取強硬態度、主張“臥薪嘗膽”及對中國採取“遠交近攻”(遠交的對象當然就是美國)政策,已經成為民主黨某些強硬派公開揚言要推行的路線。

  至於日本當局已經決定將釣魚島列進教科書,日本朝野都在積極參與維護“國益”的輿論造勢,更不能不令人對中日的前景感到憂慮。

當然,在這回中日的博弈中,也有美國的因素。最近,不少媒體及學者都在談論“美國回歸亞洲”這個話題,實際上戰後以來美國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亞洲。因此,與其說是“回歸亞洲”,倒不如說是美國要在亞洲進一步加強其力量,或者重新確定其不可動搖的領導地位。當然,這對美日關係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在鳩山政權上台時,日本當局試圖擺個“獨立自主”的外交姿態,也放風聲要在日美軍事同盟的框架下爭取略為對等的地位。但這一想法剛一露頭,就被白宮全面否定。為轉移雙方的矛盾,兩國找到了一個共同的借口,就是“強大的中國正在崛起”。

  日本想要擺脫美國的束縛,是戰後以來保守派的長遠目標。有些人也許有一個錯覺,以為日本只要“擺脫美國”就意味著走和平自主的路線,其實未必如此。翻開戰後的亞洲史,不難發現,戰敗後的日本對美國的基本態度是一方面緊隨其後,是個忠實的跟班;另一方面,又很不心甘情願,抱著“臥薪嘗膽”的心態。不少日本專家就指出,1945年是日本的第一次敗仗,當時日本吃了兩顆原子彈,之後對美國就服服帖帖,畢恭畢敬。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經濟泡沫鼎盛時期,意氣風發的日本有意要向美國說“不”,日本輿論界也相應配合,開展“要排名世界第一、還是安居世界老二”的大論爭。但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人終於承認再次打了敗仗,這次是金融戰爭的失利,被稱為第二次敗仗。1996年4月美日首腦對安保條約的“重新定義”,再次確定了兩者主僕的關係,這可以說是日本第二次敗仗的產物。

  與吃了兩顆原子彈的第一次敗仗和金融戰爭失利的第二次敗仗相比較,日本民主黨政權2010年上半年在普天間基地問題上和白宮鬧點情緒後便升白旗全面投降,可以說只是小兒科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