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聯合早報:糧食問題令中國與全球通脹雪上加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7 18:22:06  


  中評社香港11月27日電/聯合早報網報道,隨著物價上漲壓力的不斷上升,中國國務院不久前迅速出台了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加強農產品價格的管理等措施。但是,顯然,行政措施的實施將難以帶來實質性的緩解。

  與此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布的《糧食展望》更讓全球物價陷入困境——全球糧食進口費用今年將有史以來第二次突破1萬億美元,比2009年上漲了近15%,與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達到的1.031萬億美元歷史最高紀錄十分接近。全球看來已逼近新一輪糧食危機,專家的形容是“情況危險”,世界應該為明年糧價繼續上漲“做好準備”。

  糧產格局失衡 供應體系脆弱 

  農產品價格上漲再次引起各界熱議,這次糧價上漲成因複雜,出現了“供需失衡說”“中間加價說”“熱錢炒作論”等眾多流傳廣泛的關鍵詞。但是從整個農產品的生產形勢而言,糧價帶動物價上漲將是一個長周期性的問題。

  可以看到,雖然中國已經宣布連續六年實現了糧食增產,但是中國的農產品價格在今年卻實現了輪番的上漲,因此從根本上來看,最主要的問題是在糧產的格局與供應鏈上出了問題。

  事實上,中國目前的農產品供應體系已經非常脆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由於城市化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大城市在向工業化轉型的過程中,第一產業出現了大幅退化的趨勢,農產品供給能力無法滿足城市的基本需求,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除上海之外,全國一線城市的蔬菜自給率不足30%,北京的蔬菜自給率僅為10%,這種失衡直接提高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

  其次,中國目前的農產品生產格局出現嚴重的失衡,給中國的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風險,尤其某一地農產品產量的高低往往可以左右全國某品種農產品的價格,比如東北的大豆、吉林的綠豆、山東金鄉的大蒜,這些雖然帶來了規模經濟效應。但是遇到主要產地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整個全國的供應就出現嚴重不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