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經濟日報:經濟成長 高處不勝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0 10:13:28  


  中評社台北8月20日電/台“行政院主計處”昨天公布今年第二季經濟初步統計,經濟成長率自5月預估的7.66%,大幅上修為12.53%,直追第一季的超高成長率;由於第一季成長率也微修調高,使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3.1%,加以下半年情勢與原估相當,因而全年的預估經濟成長率自5月估測的6.14%號一舉調高為8.24%,寫下21年來最高紀錄。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說,在全球景氣動向陰晴不定、美國復甦轉趨緩慢、中國大陸高速成長前景也蒙上陰影的大環境下,台灣能有這樣的表現彌足珍貴,也讓高成長的維繫更顯重要。

  如此佳績,得來不易。上半年乃至全年經濟成長率大幅調高的關鍵因素,主因是雙成長引擎發動。首先是出口,由於第二季原估淨外需的貢獻不高,只有1.59個百分點,但第二季出口表現出乎意外地亮眼,單月二位數的高速成長,使其貢獻率升高到4.52百分點,較原估數高出近3個百分點;另一是民間投資,上半年實績明顯優於5月預估,對經濟成長率貢獻了4.26個百分點,成為第二大成長來源,讓經濟成長“內外兼修”。然而,這樣的卓越表現能否持盈保泰、步步高升,顯得更為重要,不僅將決定全年經濟成長率,還會延伸到明年乃至往後更長的期間。 

  從“主計處”對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乍看會讓人心頭涼了半截:第三季僅成長6.9%,與第二季相比,幾乎腰斬,第四季更只有1.37%,大約是上半年的一成,這正是上半年成長13.1%,而全年只會有8.24%的關鍵。但是,下半年偏低的成長率是因去年基期較高,已在預期之中;特別的是“主計處”微幅上調了第三、四季的經濟成長率,顯示儘管下半年以來全球景氣復甦的腳步並不齊一,但“主計處”仍認為台灣可以有優於預期的表現。 

  不過,出口情勢還是不宜過度樂觀,除了歐美經濟情勢,大中華市場的變化更值得關注。大陸壓制加工出口業的態度日明,不但既有不利政策已產生影響,牽涉更廣泛的負面政策,例如競爭性企業薪資五年內加倍、須建立勞資各半的集體協商機制等,似乎已成定局。因此,大陸加工出口部門很難再如過去20年一樣,成為吸納台灣中上游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由於這是一條不歸路,任何預測機構都必須將此納為觀察台灣經濟走向的重要參數。 

  至於上半年民間投資大增的原因,許多人歸結出幾個因素,諸如ECFA的簽定、營所稅降為17%,乃至陸資來台快速增加等。前二者由於到6月方才定案,無法解釋4、5兩月的情況;陸資來台,即使快速成長,6月份仍猶不及億元,顯然都不足以闡釋第二季民間投資大增37.48%的驚人成就。“主計處”則強調主要是國際半導體大廠擴大委外代工、釋單給民間廠商、帶動島內高科技業者投資所致;但其影響究竟多大、多久,尚須深入探究。 

  不過,倘若下半年乃至更往後,對大陸出口不能再倚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命脈,我們所能依恃的,就只剩下民間投資的增長。因此,政府與民間必須更認真而嚴肅地研究有利於民間投資的各項政策與措施。兩岸簽署ECFA的初期影響,在未來數年之內,將集中於800多項早期收穫清單;但若只限於此,則在五分鐘熱度過後,投資成長就會逐漸冷卻,除非我們可以不斷推陳出新,提出更持久、也更有吸引力的號召。 

  其次,營所稅降到17%,加上ECFA的簽定,為台灣打下一片很好的基礎,可以藉此快速推動自由化,至少在部分區域,與對岸乃至更多貿易對手建立高度開放自由的貿易互動,據以吸引大批島內外投資者收割兩岸“和平紅利”。當這個號召令人信服,又有具體的行動支撐,民間投資不但會躍升,而且如長江大河之源源不絕,才是最大保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