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評後ECFA時代台灣經濟發展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4 00:09:41  


ECFA開啓台灣經濟新時代
  中評社╱題:評後ECFA時代台灣經濟發展戰略,作者:朱磊(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博士

  兩岸兩會6月29日在重慶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後,台灣當局7月1日正式提出“後ECFA時代經濟發展戰略”。該戰略的提出並非僅為在島內外造勢,其產生不但有特定的歷史和時代背景,而且戰略規劃中有明確執行部門和具體經濟目標,有望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台灣經濟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當然,其最終實施效果還有賴於台灣當局能否處理好局部開放與整體開放、台灣優勢與大陸優勢、兩岸連接與全球連接的關係。

  戰略背景

  台灣當局提出的“後ECFA時代經濟發展戰略”雖尚未完全成型,但卻是台灣經濟振興、兩岸關係發展、世界經濟潮流的必然要求和最終結果。

  (一)台灣經濟振興需要當局提出新戰略

  由於近十年來台灣經濟增速偏低、民間消費低迷、股市不振、失業攀升,振興台灣經濟成為島內朝野及民間最為關注的頭等大事。1950年代以後台灣經濟曾經歷過40年平均9%的高速發展,1990年代降至年均6%,2000年以來年均只有4%,是總體向下的趨勢。雖然經濟發展水準達到一定程度後經濟增長率都會下降,但台灣2000年以後多項經濟指標迅速落後於其重要的經濟競爭夥伴韓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刻意阻撓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使台灣無法充分分享大陸經濟快速增長的成果。因此國民黨在台重新執政後希望通過簽署ECFA搭上中國大陸這一經濟發展的高速列車,在新的經濟發展平台上展開新的經濟戰略。短期來看,台灣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2009年出現了6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更需借助大陸經濟的快速增長拉動其出口。兩岸簽署ECFA後有助於兩岸商品和生產要素的流動,對台灣經濟重現活力起到積極的拉動作用。台灣當局希望此時推出新戰略可以加速台灣經濟的復蘇,甚至重回年均6%的較高經濟增長水準。

  (二)兩岸關係發展為台灣經濟發展新戰略提供條件

  2008年國民黨在台重新執政以來,兩岸關係發生重大積極變化,雙方在反對“台獨”和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了兩岸兩會協商,兩岸關係開始步入和平發展軌道。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過程中,雙方把握“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將經濟議題作為建立和增強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大體朝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機制化的方向發展。其中機制化的內涵,就是以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為核心,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隨著ECFA的簽署,兩岸經濟關係進入制度化合作的發展階段,並將開創兩岸經濟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格局,台灣當局提出“後ECFA時代的經濟發展戰略”的時機已經成熟。

  (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要求台灣順應形勢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趨勢,並由此帶來兩個層次的經濟開放:第一層次,在經濟全球化潮流下,世界上超過150個國家或地區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其他所有WTO成員進行一定程度的經濟開放;第二層次,在多邊談判進展有限的困境下,區域經濟一體化潮流隨之興起,WTO成員間通過以自由貿易協定(FTA)為主的區域貿易協定(RTA)形式進行更優惠的關稅減讓和經濟開放。

  2002年元旦台灣正式成為WTO成員後,除對大陸外,基本完成了第一層次的經濟開放。但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潮流中,台灣除與5個所謂的“邦交國”簽署了4份總貿易額佔不到台灣對外貿易額0.2%的FTA外,還沒有具備實質經濟意義的FTA,這與韓國已經與美國、歐盟、東盟均簽署了FTA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兩岸簽署功能超過FTA的ECFA後,台灣需要提出順應新形勢的經濟戰略。

  戰略內容

  2010年7月1日,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和蕭萬長、以及行政部門負責人吳敦義等舉行以“台灣新契機、亞洲新時代”為題的記者會,正式提出台灣當局的“後ECFA時代經濟發展戰略”。

  (一)核心內容是借ECFA提供的經濟發展新契機開創台灣“黃金十年”的新時代

  在兩岸簽署了ECFA的基礎上,未來台灣經濟發展戰略是繼續壯大台灣經濟、加強兩岸合作、落實全球佈局,使台灣經濟“轉骨”變身,進行轉型與升級,開創台灣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馬英九特別在新戰略發佈會上提出ECFA對台灣的意義是“跨出三大步,證明四件事”:ECFA是台灣突破經濟孤立的一大步;是兩岸經貿走向互惠合作的一大步;也是加速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一大步。並且證明台灣當局對民眾的承諾都做到了:一是不開放大陸勞工也不增加農產品來台項目;二是照顧了台灣的弱勢產業、勞工以及農民,包括2萬多家中小企業,42萬多勞工;三是做到貨品與服務業的關稅減讓與市場開放,簽署了知識產權協議,並將投資保障協議列為下次談判的重要議題;四是做到了對等互惠,沒有傷害台灣的尊嚴。

  (二)組織架構是在戰略和執行層面分別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和“全球招商專案小組”

  戰略層面,台灣當局在“國安會”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監督指導台灣經濟中的創新、投資及招商等工作,並負責規劃與其他貿易夥伴洽簽FTA等事宜。執行層面,台灣當局將整合研發單位的力量,在“行政院”組成“全球招商專案小組”,每季檢查招商成效,並控管重大的投資案。“行政院”下的“經建會”也成立“招商推動委員會”,作為招商的幕僚和總匯整單位,匯整投資計劃、招商流程和排除投資障礙事項後,提交“全球招商專案小組”。各“部會”也控管各自的招商計劃,並可通過每週的“政務會談”交換意見,重點是談招商。“經建會”還將“走出去”,到日本、新加坡、香港、歐美等地舉辦招商大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