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高房價是中國發展中的泡沫而非紅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9 13:52:34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環球時報17日刊登了一篇題為“從時代和人生看高房價”的評論文章,作者把目前的高房價看成是中國高速發展的紅利,而有房族成了能夠分享這筆紅利的幸運者。作者認為,中國必須再有一個高速增長期,如今的年輕人應該創造下一個中國奇跡,從而在未來收獲屬於自己的紅利。房價變成能夠攪動整個中國社會情緒的話題,這的確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呼籲人們理性看待當前房地產問題很有必要。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忽略高房價現象背後的問題,“高房價是紅利”的說法就很值得商榷,依靠高速增長解決紅利分配問題也有待討論。

  中國經濟30多年高速增長在不同程度上惠及了所有中國人,所帶來的紅利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對於大多數已經擁有住房的中國民眾來說,如果要把這種高增長“紅利”與房子聯繫在一起,那這個紅利指的應該是居住條件的改善,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這一點本質上跟房價的高低關係不大。與30多年前的“集體蝸居”相比,這些人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成了擁有住房的“有產者”,他們享受著住房條件改善所帶來的發展紅利。在中國一線城市房價已經直逼紐約、東京的今天,這些“有產者”的有形資產也達到了讓紐約、東京城市市民羨慕的程度。但只要比較下北京、上海市民人均收入與紐約、東京之間的巨大差距,就會發現這種“羨慕”是毫無意義的自我欣賞。

  在資本時代,無論是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它的價值必須以財富本身或者財富擁有者創造財富的能力或潛力為依托,否者這種價值就是虛幻的泡沫。中國城市的高房價,讓只擁有一套住房的城市居民一夜之間“被富裕”,這是一種泡沫;讓擁有多套住房並靠房子獲利的人有充足的理由守著這個美麗的肥皂泡而不去創造新的財富,這是另一種泡沫。從整個社會層面看,房價的飈升只會造成財富在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轉移,而不能產生新的財富,這對於表面上經濟總量已經世界第二而實質上才剛剛“脫貧”的中國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幸事。所以,無論從個人還是社會的角度看,房價收入比畸形背景下的高房價,都不能看作是中國民眾所享受的發展紅利,它即便不是中國創造下一個發展奇跡的障礙,也是一個讓中國人自我迷失的陷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將創造財富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精致,為中國贏得了國際地位,也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國社會絕對不能因沉迷於財富的再分配而喪失了創造財富的動力和銳氣,因為中國離國富民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經歷了30多年田園牧歌式的增長之後,時代留給中國經濟的增長空間和機會不可能還像30年前那樣順風順水,這也是經濟學者警告中國目前的增長方式不可持續的重要原因。中國的下一個增長奇跡最顯著的特點必定不再是“高速度”,而是“方式”和“質量”,這就要求中國堅定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當高房價吸納整個社會的財富時,當包括高科技企業在內幾乎所有行業都爭先恐後投入到房地產領域玩財富轉移遊戲時,中國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18年前鄧小平說的是“發展是硬道理”而不是“增長是硬道理”,但多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讓“增長”幾乎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發展”的色彩事實上被淡化了。“發展”包括“增長”,但它的內涵更豐富。創造出科學的、可持續的增長方式是一種發展;創造出有利於激發社會活力的財富分配機制也是一種發展,而且是更高層次的發展。回顧數十年來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歷史,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出現高房價現象幾乎是常態。也就是說,中國現階段的高房價現象幾乎不可避免,社會也不應苛求政府能拿出神奇的魔棒立刻解決所有人的住房問題。30年後的中國人所享受的發展紅利,絕不會是“趕日超美”的高房價,而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穩定、健康、有序,或許還有更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