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央行副行長:中國實際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31 09:09:11  


   
  胡舒立:那人民幣可兌換目標多長時間達到?有沒有時間表?

  易綱:在我國,可兌換還沒有一個官方時間表。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過,一般的國家,從經常項目可兌換到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時間,平均用時大概是7年到10年左右。中國是1996年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的。

  從那時到現在,已經是15年了,這已經長於國際上的平均值了。我們沒有時間表,但是,參考國際上的做法,人們可以對此事有一個大致判斷。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很大,發展又不平衡,這個問題就更加複雜,認識的統一上也更加困難。
   
  胡舒立:對於貨幣升值,我們都知道外部壓力比較明顯,而中國經濟自身對此也有需求。綜合而言,人民幣迄今不能浮動的壓力主要來自哪些方面呢?

  易綱:一種貨幣,其匯率浮動真正起作用的是實際有效匯率。實際上,有兩個渠道可使實際有效匯率發生變化。一個渠道就是名義匯率的調整。還有一個渠道是通過國內價格上升:有升值壓力,但可以不調名義匯率,通貨膨脹也可以起到調整實際有效匯率的作用。

  實際上,過去這十多年,這兩個渠道中國都用了。我們既用了名義匯率的調整,同時,中國通過價格渠道做出的調整也很大。想想看,這些年房價漲了多少?
   
  胡舒立:現在,經過幾輪匯改,人民幣升值預期是不是已經減弱了?還需要繼續用通貨膨脹的方式來調嗎?

  易綱:應當說壓力已經減弱了很多,十年來,北京、上海的房價漲了多少?一般物價上漲了多少?這些漲價其實都是對不均衡的調整。如果十年前拿美元換成人民幣並在中國買房,能賺多少?現在看來能賺的不多了。其他的資產也調得差不多了。這說明現在人民幣匯率其實離均衡水平,比十年以前已經近了很多。

  所以,現在,我們不具備匯率大幅波動的基礎,有條件保持靈活的匯率機制,也可以保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什麼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中國經濟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決定了貨幣幣值的總體趨勢。在此趨勢下,升值可以抑制通貨膨脹。升值多一點,通貨膨脹就可以少一點。如果名義匯率不動,那通貨膨脹就得多一點。有人說,老百姓不用進口產品,升值對他們沒好處,這是不對的。比如,豆油,中國的大豆已經超過一半是進口的,千家萬戶都得吃豆製品,豆粕還可養豬,有多少人不吃豬肉?如果不升值,那大豆、豆油、豆粕的價格都得比現在貴20%以上。現在為什麼這些產品國際價格雖然大漲,但在中國的價格沒漲那麼多?就是因為人民幣升值了,而大豆價格基本上是用美元計價的。原油、鐵礦石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其實,原油和鐵礦石跟千家萬戶也是相連的。升值首先抑制了輸入型通貨膨脹。

  另外,中國有這麼多公民出國旅遊,送孩子留學,這些人都受益了。受益者應當說是“沉默的多數”。但是,受損者的聲音強,主要是出口行業,他們認為日子過不下去了,肯定要失業了。

  在2005年匯改以前,有關部門做過企業的換匯成本調查,調查的結果是,國有企業的換匯成本是8.11元,私人部門企業的換匯成本是8.07。換匯成本指的是只要匯率低於這個水平,這些企業就會虧損。如果真是這樣的話,2005年匯改第一天,人民幣匯率就跳到8.11 元了,那出口企業應該會出現大面積虧損。但是,匯改以來,中國在2005-2008年期間出口每年是以超過20%的幅度在增長。就是說,匯率調整並沒有影響出口,出口反而大幅度增長,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提高中國產品的增加值,在這一期間都發生了。

  所以,我們得動態地看這個問題。政府也從政策上千方百計地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比如,提供對衝工具、遠期結匯、遠期售匯等工具,幫助進出口企業來對衝風險。

  還有一個論點,就是升值等於外匯儲備虧損。在2007年升值比較快的時候,就有觀察家說,外匯儲備一個季度就虧一艘航空母艦。現在,我們有2.4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相當於16萬億多人民幣),當人民幣升值的時候,這些外匯儲備用人民幣來標值就少了,他說這個就等於虧了。其實,這個賬算得是不對的。因為首先,我們沒有虧,什麼時候才虧呢?只有把外匯從美元換成人民幣的時候才會虧,但我們並沒有換,所以稱不上虧。這種算法完全是賬面轉換。

  如果非要進行這種賬面計算,就要同時計算中國的人民幣資產如果以美元計算“賺”了多少。讓我們只算其中一部分。中國金融和房地產資產加起來,有大約兩百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外匯儲備的10倍)。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資產用美元來標價,相當於賺出至少十艘航空母艦。當然,實際上這兩者都沒有發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