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西北漢簡一百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8 00:09:06  


 
  5.提供了絲綢之路的詳盡的路線走向和沿途國家和地區的歷史資料。

  絲綢之路從漢唐以來就一直是聯接歐亞大陸的一條橋梁、紐帶,是一條友誼之路、文化之路。凡是絲綢之路輻射到的國家、民族、人群,其歷史文化的發展,無一不受到絲綢之路的影響。儘管語言不同、信仰不同、人種不同,但他們對絲綢之路與自己的關係卻有著普遍的共識。西北6萬多漢簡從廣義上講都跟絲綢之路有密切關係。

  絲綢之路東段從西安(或者洛陽)出發,經陝西、甘肅而到達敦煌。中段橫穿新疆全境,從敦煌陽關玉門關出發,經天山以南城郭諸國到帕米爾高原。西段是越過帕米爾南到南亞次大陸,西到中亞和西亞以及地中海沿岸。

  先說東段,居延漢簡的里程簡和懸泉漢簡的里程簡,把從西安到敦煌的整個路線連接了起來。兩簡共列出34個地名,分別記錄了七個路段所經過的縣、置和區間裡程。居延簡上的四段分別是:第一段西安以西106千米,第二段今寧夏固原東西100千米,第三段甘肅景泰到古浪137千米,第四段山丹、民樂、張掖100千米。懸泉簡上的三段是:第一段古浪到武威以西111千米,第二段張掖境內102千米、第三段酒泉到敦煌99千米。由於簡文的殘斷,呈現的路線時斷時續,但不影響我們對東段絲路的整體認識。它告訴我們:從長安出發,沿涇水河道西北走,經平涼、固原繞過六盤山,在靖遠過黃河,再穿過景泰和古浪到武威,經河西四郡出敦煌,這是當時東段的主要路線,是官員、使者和商旅的首選。只有當這條路線受阻時,人們才選擇另一條路線,即從長安出發沿渭水河道西行經寶雞、天水、臨洮,爾後進入青海橫穿柴達木盆地,從索爾果里到若羌,此即所謂的羌中道。兩條東、西平行的道路中間,還有兩條支線可以南北互通。一條是從臨洮到蘭州,沿今天312國道進入武威;一條是經青海扁都口到張掖。直到哀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羌人才獻出青海湖一帶而成立西海郡,所以整個西漢時期羌中道幾乎無法通行。即令選擇渭水西進,到了臨洮也得北向經金城進入武威。

  關於中段路線,《漢書.西域傳》是這樣記載的,“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葱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庭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逾葱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西域漢簡和河西漢簡中有關樓蘭、鄯善、且末、小宛、精絕、扜彌、渠勒、於闐、皮山、莎車、蒲犁的材料就是南道交通的生動記錄。除小宛、渠勒兩國偏處昆侖山溝穀,不當孔道外,其他都是南道可供來往人員食宿給養的重要國家。南北兩道的國家不僅自己作為東道主要為東來西往的客人提供食宿和交通,同時又作為客人穿行在東往西來的道路上。比如從懸泉漢簡中記載這些國家出使、朝貢或商旅往來的情形中可以看到:就前來漢朝的西域國家,有一個國家單獨前來的,也有數個國家甚至十多個國家結伴而行的;就前來人數而言,有幾個人同行,也有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浩浩蕩蕩東進的;就來客的身份而言,有國王、有質子、有貴人、有使者、有副使、有從者、有商旅。可見自從張騫“鑿空”後,一方面是漢王朝“使者相望於道,一輩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漢率一歲中使者多者十餘,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反。”另一方面是西域各國“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除天山以南南北兩道外,還有一條是橫跨天山以北的草原之路。這條道路是游牧民族縱橫馳騁的通道,早在張騫鑿空前,中原的絲綢就通過游牧民族的間接交易到達中亞和南俄草原。但兩漢時期的官方通道主要還是在天山以南。就連漢朝直接與烏孫的使節往來也是通過天山以南的北道實現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