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端午詩歌與中華民族精神傳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7 00:15:04  


 
  《端午感興》

  宋.文天祥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來恨未消,魚龍寂寞暗風潮。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點評】文天祥的經歷同屈原有極相似之處,秉賦過人,狀元及第,臨危受命,上下倚重。他的不幸不在於懷才不遇而在於生不逢時,到他受命秉國之際,風雨飄搖中的南宋朝廷已無可為。眼看神州陸沉而束手無策,我們不難想象他的焦慮和痛苦。畢竟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大廈將傾非獨木能支,當亡國的危機感日益迫近時,文天祥孤立無助、無奈且無力的感覺常激發為憤世嫉俗的悲哀。如果說身為朗州刺史的唐代詩人劉禹錫還能與民同樂,在水邊搭個帳篷,自己充任競渡的裁判長,那麼到文天祥的時代,那鑼鼓喧闐的賽龍舟就只能給詩人帶來類似“西湖歌舞幾時休”的憤慨了。在文天祥《端午感興》七絕中,屈原沉江的五月五日完全成了與主辱臣亡的家國之恨相聯繫的日子,那在劉禹錫詩中詳細描寫的賽龍舟也成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式的“兒戲”!在不同時代、不同的心境下,詩人們對同樣的事件和現象會產生很不同的感覺,形成不同的判斷。在這個意義上,任何一首端午詩詞都是與特定語境相關的一個獨特文本。這在後代的作品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