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 專家剖析舍利崇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4 00:06:12  


 
  發掘專家組成員、佛教文化專家汪海波剖析“舍利崇拜熱”

  舍利是宗教信仰拒絕功利主義炒作

  作為佛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的佛頂骨舍利,如果只是為了滿足一下人們的好奇心,讓地方政府搭台炒作,提高城市人氣,那麼宗教界和學術界都會有反對聲音。

  隨著南京大報恩寺密藏千年的佛頂骨和感應舍利重見天日,近年各地的“舍利崇拜熱”至此達到一個新高潮。昨日,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南京大報恩寺地宮發掘專家組成員汪海波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舍利不是文化遺產而是宗教信仰,如果為功利主義目的的炒作而開金棺,他並不贊同。

  舍利起源於偶像崇拜

  南方日報:佛舍利的起源很早嗎?

  汪海波:應該說佛舍利信仰起源很早。早期的佛教反對偶像崇拜,佛弟子對佛的信仰主要表現為對佛舍利的崇拜,因為舍利既有真身的親切感和神聖感,也有攜帶和流傳的方便等優勢,所以後世的舍利信仰日益發展。據《阿育王經》卷一記載,佛滅度百年後,阿育王搜集佛舍利,建八萬四千塔供養,由此開始,佛舍利信仰在全世界佛教界流傳開來,影響至今。

  舍利巡展曾助兩岸關係發展

  南方日報:近年來佛教界、學術界和社會上似乎有一股“舍利熱”?

  汪海波:的確,近20年來,舍利不斷被大量發現,而且每一次發現都引發“世人震驚”。這與我們崇尚科學精神的時代形成較大的心理落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