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足石刻:世界石窟造像的瑰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5 00:11:56  


 
  大足位於重慶西近百公里處,地接巴蜀交匯之處,但不僅僅是地理上的相接,中華文化中的儒、釋、道三教思想也在這裡顯示了融合的結果。

  1945年,抗戰勝利曙光初現的那個春天,以楊家駱為首的考察團自重慶出發赴大足考察,一行人在大足進行了7天學術考察,為這裡精美的石雕和宏闊的釋學典義而震驚,認為大足石刻足以與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鼎足而立。

  因此,考察團回到陪都後,舉行了大足石刻的展覽,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自此,沉寂於深山和歷史歲月中的青燈古佛終於重新光耀世間。

  現今發現於大足縣境內年代最早的石刻造像年代是初唐永徽年間的(公元650—656年),至唐末時期造像始盛,南宋時達到高峰。後歷經元、明、清數代,伴隨佛教衰落而衰減。

  但歷代造像未絕,現大足全境內共有造像五萬餘尊,儒、釋、道三教的造像皆備,為研究中華思想文化和雕刻藝術留下了寶貴的佐證實物;另有碑刻、銘文十多萬字,記載了不同時期巴蜀地區的地理、經濟、軍事、政治、人口等各個方面情況,是一筆寶貴的巴蜀文史資料。1961年,大足石刻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9年,大足石刻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實際是整個大足地區的石刻的總稱,其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下的共有五處,分別是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以及石篆山,每處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特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