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德銘:中美貿易不平衡並非中國受益美國吃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30 22:02:54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新華社報道,針對中美經貿關係近期出現的雜音,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30日在商務部網站發表題為《建設性地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的署名文章,指出以互利共贏為基礎的合作始終是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的主基調,對於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應全面客觀地理性分析,以建設性的態度繼續推動中美經貿合作健康發展。

  對於一些人認為美國在對華貿易中吃了虧,還有人指責中國低估人民幣以獲取競爭優勢從而攫取貿易順差,陳德銘在文章中表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原因複雜,其中有五個基本事實:

  第一,中美貿易格局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際產業分工的結果。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產業結構不斷向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升級,陸續把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國外。在現有國際分工格局下,美國即使限制自華進口,也難以使傳統製造業回流,只能轉而從其他發展中國家尋求替代。

  第二,美國對華逆差程度被明顯高估。中美雙方已共同發佈了關於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的研究報告。造成統計差異的主要原因,一是原產中國的貨物通過其他經濟體轉口至美國過程中的增值部分被計算為中方順差;二是在對美加工貿易出口中,美方進口報關價格高於中國出口報關價格進而推高了中方順差。根據研究結果推算,2009年美國實際對華貿易逆差應在美方公佈數據基礎上減少約600億美元。

  第三,美國對華出口管制加劇了雙邊貿易不平衡。美國長期實行對華出口管制,2007年還將中國單列,專門增加了47個出口管制項目,迫使中國用戶放棄進口美國產品。近年來中國高技術產品自美進口比重從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如果按2001年的進口比例推算,2009年美國對華出口至少損失330億美元。在美優勢產品出口受限的情況下,中美貿易差額不是雙方競爭力的真實反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