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方面,中美之間衝突性的戰略利益遠大於共同利益。美國對台軍售以防止中國統一台灣,中國反對美國售台武器以實現國家統一;美國對中國沿海進行全天候監察,防範中國海軍力量,以保持其在東亞,特別是海上的軍事主導權,而中國需要發展自己的海軍增強海防安全,特別是東亞海上安全;美國組織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防範中國挑戰美國的全球軍事霸主地位,中國要加快國防現代化,縮小和美國的軍事差距。與這些直接性的安全衝突利益相比,在世界其他地區防止核擴散、反恐和維和的共同利益顯得非常間接了。
在政治層面,中美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不一樣。即使雙方擱置意識形態分歧,美國至少要向達賴、“台獨”、“疆獨”等分裂勢力表示同情,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美國還是要支持這些分離主義勢力。美國政府不一定直接參與到所有的分裂活動中去,但它希望中國像前蘇聯一樣分裂的心理是無法改變的。因此,當它看見有人分裂中國時,美國必然是報著樂觀其成的態度。然而從維護國家主權和政權生存的角度講,中國無論如何不能讓分離主義成功。因此,在政治方面,中美關係以衝突性利益為主,只在很少的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
從三個不同層面看,中美衝突性利益集中於高政治層面,互補性利益主要是在低政治層面。這意味著中美核心利益是衝突性的,所以雙邊戰略關係的性質是對抗大於友好成分。
中美“合作”不等於中美“友好”
Q:您的意思是現在對中美戰略關係性質的定位出現了偏差?
A:我還不敢肯定地說雙方定位出了偏差,我是說人們把中美之間“合作”誤解為是“友好”。
中美關係不穩定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雙方不願公開承認雙方的衝突性利益大於共同利益。雙方都想維持目前這種虛假的友誼,而這種假朋友關係讓中美關係非常不穩定。假朋友的關係會提升雙方對對方的期望值。當對方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值時,雙方就發生意想不到的摩擦。
由於雙方不願意正視雙方戰略關係的本質是敵大於友,因此雙方的政策目標與措施之間就缺乏了一致性。例如,雙方都說其政策目標是改善雙邊關係,而不說是維護自身利益。把改善關係視為外交政策的最高目標,雙方就會認為對方應關心本方的利益,認為對方採取妥協的政策才最有利於改善雙邊關係。其結果是雙方都認為對方的行為不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