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霍韜晦:儒家能助80後突破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1 00:21:55  


霍韜晦認為,“80後”問題歸根結底,源自西方現代文明面對的困局。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記者 黃曉南、梁卓鈞專訪)“80後”現象發源於內地,席捲香港和台灣,成為華人社會面對的普遍情況。對於拆解這個現象,及提出應對的辦法,眾說紛紜。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裡找尋答案。

  為此,中評社專訪了香港著名儒家學者、法住機構創辦人霍韜晦教授,探討儒家學說能否幫助“80後”青年突破困局。

  霍韜晦1940年生於海南,1957年赴港,24歲拜入唐君毅師門,1972年起在中文大學任教,1982年創辦法住機構,承傳唐君毅的新儒家學說,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現兼任東方人文學院院長、新加坡東亞人文研究所所長。

  登門拜訪前,記者的期望不大,儘管素仰霍韜晦名聲,但心想這位高壽七旬的一代名儒,潛心鑽研高深學問、寫大塊文章,未必知悉“80後”等最“潮”(意指新潮、時尚)現象。正如唐君毅當年說:“我在香港生活30年,香港與我卻是互不相關的個體。香港對我不理睬,我也不理會香港。”

  出乎意料,霍韜晦不僅十分熟識社會的最新動態,能一針見血剖析“80後”現象的來龍去脈,甚至連“升呢”(意指升級、提高Level)等“潮語”(潮流用語)都難不到他!

  霍韜晦認為,“80後”青年的最大特徵是對上一代不滿、憤慨於社會不公義、有反體制傾向。輿論分析“80後”現象,大都說因為社會流動性降低,年輕人“上位”(意指出人頭地)機會大減,所以生出反叛情緒。霍韜晦卻說,這種解讀的方式並不公平。

  他指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的普及,高學歷的青年愈來愈多,可供其發揮的社會崗位卻不一定隨之增加,所以出現“高學歷、低薪水”的現象,加上樓價飛漲,“80後”青年晉升中產遙遙無期,覺得很委屈,因此遷怒於社會和體制,這確是事實。但他強調,這是一個狹隘的解讀角度,對於“80後”現象,我們須從歷史和文化的脈絡著手,得出更深刻的理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港澳焦點人物訪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