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霍韜晦:儒家能助80後突破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1 00:21:55  


中評社記者專訪霍韜晦教授。中評社記者攝
 
  霍韜晦解釋,近數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都緊跟西方資本主義的步伐,強調如何賺取最多利益、擴大市場、變得更加富裕,令社會充斥殘酷的競爭,最終導致功利主義的泛濫。在這種社會風氣下成長的年輕人,正是如今的“80後”一代,他們一方面受惠於社會富裕,不必承受飢寒;另方面,他們被灌輸的是千人一面的價值觀,從少被教導只知追求出人頭地、名成利就,社會亦只鼓勵他們這樣做。但這種價值觀顯然是違反人的天性的,因此“80後”青年對之感到苦悶,進而生出反抗,正如魯迅所說,“在沉默中爆發”,也可算是一種積極的反應。

  他表示,學校只教導青年如何成功、如何處世,卻沒教他們如何“做人”,而這也是“80後”現象的癥結所在。他解釋,教導青年如何“做人”,即是要他們尋找人生的意義,建立價值觀,最終開創自己的理想和前路。現在的“80後”青年,除了關於職業等現實的原因,最大的苦悶源於人生意義的缺位,他們不知道活在世上的意義是什麼,缺乏自成體系的一套價值觀,沒有人生理想,更談不上看到光明前路。因此,“80後”問題歸根究底,可說是我們社會教育失敗的問題。

  他進一步說,這也不是中國社會獨有的問題,而是當今普世共同面對的困境。因為源於西方的現代文明,百多年來一路發展到今天,逐漸浮現缺憾,前路遇到局限。由於過度重視工具理性,講求務實,導致價值觀世界萎縮以至崩潰;過度重視個人主義,導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情感和聯繫日益薄弱,最後變成虛無主義。現在“80後”青年的問題,也是順著這種趨勢而出現的困局。

  既知病源,該如何救治?霍韜晦指出,儒家思想正正是能解救現代文明困局,並幫助“80後”青年找尋人生意義、重建價值觀的藥方。不過,百年前起,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明就被西方文明打得落花流水,才有五四運動的發生;新中國成立至今,開始奔向小康,主要也是靠學習西方現代文明。就算唐君毅等南來創辦新亞書院,也只求為花果飄零的中國文化尋找最後的立根之地,遠談不上發揚與復興。百年後的今天,中國傳統文明憑什麼去“打救”西方現代文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港澳焦點人物訪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