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楊照:最大的民怨…政府竟然不能警覺民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7 08:57:31  


  中評社台北11月27日電/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楊照在台灣聯合報撰文指出,短短一天之內,《蘋果日報》的“動新聞”就惹起了多少風波!而最大的轉折,是政府的態度,從前一天幾個機關不約而同表示“無法可管”,到後一天紛紛改口,都找到了應該管的理由和可以管的條文,開始管了起來。

  原本就定好的條文,當然不可能在一天之中突然就改變了,真正改變的,是政府機關的態度,而促使改變的,是社會的強烈反應,換用正在流行的話語說,“民怨”爆發讓政府不得不挺起腰桿來正對問題。

  政策急轉彎 標準在哪裡

  文章說,從好的一面看,我們可以肯定:政府的反應還算快,馬上體察到這件事不是講講“無法可管”就能推託過去的,能夠在一天當中趕緊轉彎。然而,這樣急轉彎的過程,卻也有讓人看了實在不能不擔心的地方。

  第一項擔心,政府施政管理,難道就是看民意風頭隨時調整改變的嗎?民意不重視,或者沒注意到,政府就可以不理不管嗎?除了社會觀感反應之外,政府沒有自己先想好先訂好的價值與標準嗎?

  連帶的第二項擔心:這樣因應民情民怨而來的轉彎處理,能有多好的準備?前一天都還說“無法可管”,那麼顯然後一天弄出來的辦法,一定是拼湊急就章的。拼湊急就章的辦法,真的能足夠解決問題嗎?像這樣牽涉到媒體的事件,如果辦法不足以遏阻明顯違背新聞專業紀律的作法,很容易就反而幫這種羶色腥做宣傳,擴大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拼湊急就章的辦法,設想不周全,還很容易帶來其他後遺症,尤其是踩踏在敏感的言論自由界線上,更是危險。

  反應慢半拍 民怨無法擋

  還有第三項值得擔心的:壹傳媒要做新聞動畫,動畫的內容會怎麼走,早已不是新聞,為什麼我們的政府相關單位在頗長的時間中,都沒有任何警覺?沒有哪個單位預想過這種“改寫”血腥色情社會新聞的動畫內容出籠時,會挑戰到哪些法律條文的規範嗎?更不可思議的,沒有哪個單位預想過這樣的內容會引發社會上什麼樣的反應嗎?

  文章認為,民怨不只針對“動新聞”的內容,更是針對政府的反應來的。吳敦義院長指示要蒐集民怨,優先解決“十大民怨”,吳院長卻沒有認知到:如此指示,本身就已經彰顯了民怨,可能是最大的民怨所在酖酖政府跟民間具體生活感受、價值的脫節。那麼大的政府,那麼多層級的研考部門,卻都無法隨時機動有效掌握民怨,還得要勞煩院長把民怨當做施政重點來考察、來處理。

  人民最怨的是:為什麼我們沒有一個能夠預見問題,不必等我們抱怨等我們罵才手忙腳亂動起來的政府呢?


    相關專題: 台灣縣市長選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