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深圳華強集團改制 涉流失巨額國有資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4 09:26:54  


  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電/10月10日,深圳華強發布公告稱,公司資產重組事項已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並獲有條件通過。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相關批准文件。早在7月31日,深圳華強就發布公告稱:公司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的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有條件審核通過。至此,深圳華強醞釀近一年的向大股東華強集團定向增發似乎塵埃落定,但該定向增發背後的一筆“高買低賣”的虧本買賣使得市場人士質疑深圳華強曾向大股東華強集團暗中輸利。更為值得關注的是,該輸利行為與當年華強集團改制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經濟參考報報道,記者在深圳調查發現,該虧本買賣的背後更牽出華強集團四年前改制背後的內幕:部分管理層涉嫌在改制中“暗度陳倉”,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牢牢掌控了華強的控制權,這一改制的最終結果與當初廣東省有關部門的初衷和批復存在巨大差異,此外,據知情人士稱,此改制涉嫌存在巨額國有資產流失。

  “高買低賣”大股東資產這一樁不划算的買賣,當年卻被當初的購買方———深圳華強當作“加強主業、轉型彩電”而被宣傳,並決議高價收購。

  根據深圳華強公告的定向增發方案,深圳華強將其直接持有的東莞華強三洋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三洋)48.67%股權、廣東華強三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三洋)全部50%的股權和深圳華強三洋技術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洋設計)全部10%的股權轉讓給公司大股東華強集團,轉讓價格為 5796.38萬元。 

  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深圳華強此次以5796.38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大股東華強集團的這三家公司股權正是四年前從其手上購買的,當時深圳華強購買三家公司股權的總共價格為17386.14萬元。當初出售價格為:東莞三洋48.67%股權的轉讓價格為11801.98萬元,三洋設計10%股權轉讓價格為247.87萬元,廣東三洋50%股權轉讓價格為5336.29萬元。 

  在這“高買低賣”背後,兩次公告中對主要資產的評估和評價卻存在截然相反的結論。 

  受深圳華強委托,深圳市德正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東莞三洋做出如下評估結論:受彩電行業競爭激烈、產品更新換代快的影響,東莞三洋已經連續2年又一期連續虧損,其中2006年虧損5,051.92萬元,2007年虧損11,436.69萬元,2008年1至9月虧損3,040.98萬元。截至本次評估基準日(2008年9月30日),東莞三洋經審計後的淨資產為-455.81萬元,已經資不抵債。上述情況將會對東莞三洋的持續經營產生較大影響。在東莞三洋持續經營和本報告載明的評估目的及價值定義、假設及限制條件下:深圳華強所持有的東莞三洋48.67%股權於評估基準日(2008年9月30 日)的市場價值為人民幣0元。 

  然而,正是這樣一樁現在看來“十分不划算”的買賣,當年卻被當初的購買方———深圳華強當作“加強主業、轉型彩電”而被宣傳,並決議高價收購。 

  而在當初購買時,深圳華強認為,東莞三洋目前是日本三洋在亞洲最大的AV視頻產品製造中心,公司具有設備檔次高、加工能力強、工藝成熟和人員素質高等優勢,除生產傳統的CRT電視外,能完成液晶電視、液晶背投電視、液晶正投及等離子電視等產品的全工序生產。該公司還負責國內市場銷售,擁有完善的市場網絡,在不斷完善產品性能、確保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在國內市場上外國品牌同類產品中,市場份額已居第一。截止2003年 12月31日,東莞三洋資產總額高達10億元,淨資產為21664.2萬元,2003年,該公司實現主營收入為15億元(經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深圳鵬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