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澳門立法會選舉 如何重劃政治版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4 00:31:23  


崔世安當選為下一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
  中評社香港9月14日電/澳門理工學院公共行政高等院校副教授婁勝華在《中國評論》月刊九月號發表專文《非政黨選舉的政治圖景:澳門零九立法會選舉分析》。作者針對澳門實行的“全球少見的無政黨參選的社團選舉政治”,詳細分析了即將舉行的第四屆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可能出現的變化。文章內容如下:

   7月26日,澳門第三屆特區行政長官選舉落幕,作為唯一候選人的崔世安,毫無懸念地當選為下一任行政長官。關注澳門政治的人們開始將目光移聚到9月20日舉行的第四屆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 

  與現屆立法會議席數量及結構相同,第四屆澳門特區立法會共有29個議席,分別以直接選舉、間接選舉與委任三種方式產生,各產生12名、10名與7名議員。其中,間接選舉是通過各界別內獲確認的社團提名及投票產生的,目前四大界別均以唯一名單提出候選人,故而,並不存在任何競爭而實際已提前“當選”。唯有直接選舉因以“一人一票”方式選舉產生,非但“懸念”僅存,而且直選議員的身份背景及其構成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民意取向,因此,更加為人關注。

  在一般意義上,有選舉就有政黨,而澳門沒有政黨,大量的具有“擬政黨化”功能的社團成為參選工具,因此,澳門實行的是全球少見的無政黨參選的社團選舉政治。那麼,在09立法會選舉中,不同社團如何參與選舉,選舉結果可能會是怎樣的呢?

    政治力量(板塊)分佈

  澳門政治力量的劃分標準,不能沿用香港的“二分法”,即建制派——反(非)建制派(泛民主派)的對立,也不能簡單以政治上是否愛國為標準,相對來說,以利益為主復合意識形態作依據來劃分可能會更加符合實際。例如,在上屆選舉中被視為泛民主派力量的多個組別名單,嚴格意義上並不能代表或歸屬於民主力量的範圍。“自由工會”的領導者們,雖然頻頻組織社會行動,但是,從提出的訴求到行動理念,以至個人形象,似乎難以為社會認同為民主派,而更多地被認看是民粹派。

  按照上述標準,目前澳門的政治力量大致可以劃分為五個派別,即基層或草根派(工聯、街坊會等)、工商派(中華總商會、廠商會等)、博彩派、民主派與鄉族派。五派政治力量雖然並不是勢均力敵,卻大致維持著“五派共存”的格局。此外,還有值得關注的兩股“新力量”:一是溫和公民派,代表中產階層,以論政團體形式出現;二是激進民粹派,代表基層弱勢群體,以自由工會與街頭運動形式示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