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解放軍裝備國產精確打擊武器 重突防能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4 09:20:20  


資料圖:國產東風-15戰術導彈發射。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中國航天也進入了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轉型的關鍵時刻。

  “共和國戰略安全的基石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我們這裡。”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馬興瑞6月9日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說,“中國要在世界上成為有影響的強國,航天發展是戰略性的支持基礎之一,所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一直把航天作為一個戰略性的高科技產業來發展。”

  回顧半個世紀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尤其是航天科技集團成立十年來所取得的驕人成績,他由衷地感嘆,正是在強大的國家意志推動下,起步晚於歐美發達國家的中國航天事業,在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服務中不斷抓住了跨越式發展的機遇。

  馬興瑞介紹說,53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集團公司研製的一大批具有較強實戰能力、突防能力和精確打擊能力的型號武器已經裝備部隊,極大地增強了我軍保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維護世界和平的能力,為提升我國的國防實力、奠定在國際舞台上的大國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集團公司成立以來的10年,取得了載人航天飛行和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樹立了航天發展史上兩座新的里程碑,進一步提升了我國作為航天大國的國際地位,為成為航天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瞭望》新聞周刊了解到,以2008年世界航天活動頻率來看,全球共進行了69次航天發射,其中俄羅斯31次、美國16次,我國11次,共發射各類航天器102顆,其中美國26顆、俄羅斯21顆,我國14顆,無論是發射次數還是發射的航天器數量,我國都位居世界第三,表明我國已經進入了世界航天大國的行列。

  但馬興瑞清醒地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航天事業而言,中國航天目前面臨的現實挑戰是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轉變;對於作為中國航天事業主導力量——航天科技集團而言,面對的是“國際一流的大型航天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的實現。為了明晰發展道路,集團公司在去年作出了戰略升級和主業調整,即將之前的“導彈武器系統、宇航技術與產品、航天民用產品”三大業務,轉向“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航天服務業”的四大主業。

  從歷史中尋找航天事業成功的“基因密碼”,並將由其升華出的“航天精神”繼承到未來更激烈的國家安全、航天技術和市場競爭中,最終並肩於全球航天強國間,已經成為中國“航天人”的歷史新使命。

  幾代領導英明決策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無論是以錢學森為代表的共和國航天事業奠基者們,還是現在以馬興瑞為首的新一輩的航天領軍人,無不把中國航天半個世紀來的驕人成就,首先歸功於歷代領導人在航天科技上作出的一系列重大規劃和決策。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百廢待興。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從國家長遠發展戰略考慮,毅然作出了“兩彈為主、導彈第一”的決策。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誕生,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序幕。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屆二次會議上發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號召,成立了專門研究人造衛星的581組。“兩彈一星(導彈、原子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的重大決策邁出了航天事業創建的第一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