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6日電/國務院常務會議昨天通過,將上海在二○二○年發展為與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濟日報今天社評說,香港面對強大競爭對手在未來十年急起直追,究竟還將有甚麼優勢、應如何定位、港滬可如何分工,港府必須從速審視、籌謀。
社評說,上海早在其發展規劃中,列明要在二○二○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現在則進一步取得中央首肯,未來將可獲各相關政策配合,令上海籌建國際金融中心快馬加鞭。
金融雙引擎 港滬難免競爭
中央此舉,既符合應對金融海嘯的策略,即多予地方經濟自主性與動力,推動各省市經濟抵禦衝擊,對上海而言,最大動力便是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此外,亦是中央要讓雙駿競跑,既在總理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中肯定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亦不阻止上海從後急趕。
社評指,中國經濟體積龐大,中央期望國際金融中心可以不止一個,而是有港滬雙引擎,帶動國家整體經濟發展,但客觀上對向以國際金融中心定位的香港,無疑構成嚴峻挑戰與衝擊。
香港未來要保持高收入、高生活質素,強勁的國際金融業決不可失,行政長官曾蔭權亦多次表明,香港未來必須靠金融業支撐與發展。既然如此,香港面對上海逐鹿,至少有兩方面須深刻審視。
其一,香港未來還有甚麼優勢?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向來優勢在於法治、金融基建、信息與資金自由流動、人才、與國際緊密聯繫等,惟上海未來十年在這些方面都將有大步發展,那香港仍有那些可憑藉的優勢?
其二,港滬將可如何分工?若港滬惡性競爭,對國家、對兩地都不利,故國務院常務會議昨亦提及,港滬加強優勢互補和戰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但實際上應如何分工呢?
實戰經驗厚 可當金融創新
社評認為,香港必須找出自己的獨特優勢與地位,如今次橫掃全球的金融海嘯,凸顯風險管理極其關鍵,本港相對上海,不但有三十多年金融發展與承受衝擊的實戰經驗,亦有國際緊密網絡,如此香港是否可擔當,國家的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率先引進國際先進金融產品的國際金融中心呢?
要港滬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互補,而非惡性競爭,香港必須有認真研究,了解本身優勢所在,並向中央建議具體的兩地分工策略,爭取支持。只有如此,才最有利國家發展,才最能鞏固本港長期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