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企業在危機中謀求品牌的“基因重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7 19:14:36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因成功扭虧為盈而在十年前被美國哈佛大學納入商學院教學案例的海爾集團最近又再度引人注目,一項被稱為“時鐘”體系的管理創新,使海爾品牌在金融危機的嚴冬中顯露出勃勃生機。 

  新華社報道,據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介紹,所謂“時鐘體系”就是從原本獨立分散的開發、製造和銷售部門抽出一部分人組成“自主經營體”,以滿足客戶需求和為客戶解決難題為目標進行創新性產品開發。 

  在印度,海爾手機部門一個“自主經營體”針對大客戶開發了“大象手機”,使海爾去年拿到了400萬台訂單,是2007年的兩倍。今年到目前為止,訂單量已經達到700萬台。與此同時,海爾的另一個“自主經營體”針對美國的大客戶設計開發了700升容積的大冰箱,有一個抽屜能放下一隻完整的火雞,很方便美國用戶過感恩節。去年,海爾的利潤增幅超過收入增幅的兩倍。 

  楊綿綿說,金融危機使海爾與很多企業一樣感覺到了寒冷,海爾的實驗就是希望培養“自主經營體”,建立像時鐘一樣的自運轉體系,確保企業實現持續創新,這樣品牌的價值才能不斷得到挖掘。 

  在全球經濟衰退導致外部需求疲軟並造成一些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陷入困境的情況下,中國很多企業都像海爾集團一樣開始探索創新思路,力求從機制上開發品牌的持久競爭力。 

  在浙江,以出口休閒用品為主的正特集團發現今年前兩個月的訂單不僅數量同比下滑15%,而且單價也有所下降,但是公司還是堅持加大研發投入並與法國一家大學成立了聯合研發中心。公司目前每年申請的專利有上百項之多。 

  去年迪拜的一個客商向正特集團訂購了一批每頂價值6千美元的“皇帝蓬傘”,這種高端產品以前都是出自歐美的廠商。正特集團副總裁車洪輪說,一個集裝箱的“皇帝蓬傘”貨值抵得上十個集裝箱普通蓬傘的貨值。他說:“我們的原則是,只要你能出價,我們就能生產,因為掌握了知識產權,就擁有了定價話語權。” 

  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永指出,雖然中國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工廠”,但是自主品牌發展還相對比較緩慢。經濟危機讓更多企業看到品牌的重要性,紛紛放棄繁榮時期片面追求利潤的短期戰略,拿出基因重塑的氣魄來推進長期的品牌戰略,以迎接下一個經濟增長週期的黃金時期。 

  據悉,今年8月,“以危機凸顯品牌價值,危機孕育品牌機遇”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品牌節將在青島舉行。屆時,與會人士將探討中國品牌的國際化征程,同時,中國首個企業家雕塑公園也有望亮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