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索羅斯:金融泡沫從此破滅 一個時代已經結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7 12:03:18  


索羅斯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因為亞洲金融危機而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投資“大鰐”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在2005年就開始高呼“狼來了”。刻薄的人們嘲笑道,“一只壞了的鐘,一天也有兩次是准的”。索羅斯固然有過“狙擊”英鎊、墨西哥比索和泰銖的輝煌,卻也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沉痛鎩羽。只不過,這一次他又贏了。這是一個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判斷。

  2008年1月23日,索羅斯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60年來最糟的市場危機”,稱“當前的(次貸)危機標誌了,以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基礎上進行的信貸擴張,走到了終點……這次危機,是一場超級繁榮經歷過60多年以後的盛極而衰”。

  79歲的索羅斯,至今仍是金融領域的風雲人物,其投資策略仍被許多投資者視為經典。而他的公眾形象,則頗為複雜。

  ——他是“全球金融界的壞孩子”(美國《華爾街日報》);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更怒斥其為“亞洲金融危機的縱火犯”。

  ——與投資家的身份相比,他的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身份的曝光率或許稍低。他創立或參與創立的數家基金會,近20年來一直致力於社會慈善事業,在世界範圍內推動公民社會成長。

  ——他是最早表態支持奧巴馬的人之一。不無巧合的是,次貸危機以來,他的見解和建言都體現在後來的政府政策中。

  2008年以來,索羅斯多次發表關於危機見解的文章。9月,美國前財長保爾森開始醞釀用政府資金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時,他就撰文說“別給保爾森開空白支票”;10月初,美國國會仍在為前“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爭論不休時,他旗幟鮮明地主張給銀行注資。10月下旬,《財經》專訪索羅斯時,保爾森已經一改初衷轉而採取注資的方式。

  此後,美國政府的做法似乎都“遵從”了他的意見。比如,10月28日,索羅斯撰文呼籲美國引領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救援行動,次日,美聯儲就宣布為墨西哥、巴西、韓國、新加坡四國央行提供各3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今年1月,盛傳美國政府將成立一個“集合銀行”統購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時,索羅斯稱這種做法“不會發現價格,而會扭曲價格”,後來財長蓋特納宣布的“金融穩定計劃”裡果然沒有“集合銀行”的蹤影。

  索羅斯或許只是眾多為政府建言的人之一,但這位“中標率”頗高的建言者,其見解或許值得一聽再聽。2009年3月11日,在當前美國金融體系支離破碎、金融機構國有化如箭在弦之際,《財經》記者再訪索羅斯。

  採訪在紐約曼哈頓區七大道888號32層索羅斯基金辦公室進行。索羅斯一襲黑西服,雪白的襯衫和齊整的領帶,標準的華爾街裝束。採訪過程中,他不斷把玩記者的名片——在這位叱咤國際金融界的風雲人物身上,看不到絲毫架子,感覺不到壓力,也沒有想象中的那種犀利。

  “我笑不出來,因為現在形勢很嚴峻。”拍照時,索羅斯說。

 “超級大泡沫”

  《財經》:你曾經多次成功地預見金融危機並從中獲益。你是怎麼做到的?

  索羅斯:我自己發展的一套理論,或稱一種哲學,認為金融市場是不同一般的。可能是這種觀點,使我能够在泡沫生成的時候就把它們辨別出來。

  通行的理論,也就是所謂的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總是能够充分、準確地反映所有的可得信息,我的理論卻不是這樣。其中包含兩個假說,其一,市場總是扭曲可得信息。因為市場是投資於未來的,而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所以市場總會有一些偏見,產生與現實不符的扭曲。其二,金融產品的錯誤定價,總能影響或改變那些價格本來應該反映的基本面。

  市場和基本現實之間這種雙向的聯繫,意味著市場並不總是被動地“反映”,同時也主動地“影響”現實。我稱之為“反射性原理”(principle of reflexibility)。泡沫的產生,首先要有一種主導了現實的趨勢,然後要有對這種趨勢的錯誤概念,而這二者之間反射性地相互加強的結果,就會導致泡沫,泡沫變得不可持續就終將破裂。這不是“反射性”的惟一形式,但這是一種非常劇烈的形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