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香港勿恃寵而驕 粵港合作應雙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9 00:06:07  


港珠澳大橋專家設想圖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評論員 魯燦)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初步設計專案最終花落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公規院)牽頭聯合體,這個擾攘多年的大型跨境工程終於邁出關鍵的實質性一步。香港相關人士在高興之餘,也確實應該反思一下,緣何這個原本對三方都應該有利的跨境大橋,從構想一路走來,竟是如此的蹣跚。

  客觀而言,與如此密集的人員往來、如此強勁的經濟互動、如此緊密的產業合作相對照,香港與內地在需要由政府出面主導的產業升級、大型跨境基建等方面的合作並不盡如人意。以前香港有些媒體在涉及跨境合作時,十分強調要以香港的先進來引領內地;但是現在香港已經可以時不時聽到一些議論,就是深圳乃至廣東的很多地方,對香港已經不太“尊重”,經常用“不合市場經濟原則”來否定香港的某些提議與設想。

  從這種議論中可以體會到香港的某種失落,但是反過來看,這也是香港多年來存在的對內地的優勢心態在作怪。為甚麼內地會用“市場經濟原則”來否定香港的某些提議?原本長期處於市場經濟體制之下的香港人,應該更加堅持“市場原則”才對。理性地看,關鍵是香港的某些提議是否公平,祗有雙贏的合作才能持續,香港社會是應該在這個方面有所反思了。
  
  如果我們將回歸之後的粵港合作劃分一下,筆者認為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回歸之後到非典發生之時的2003年中,那個時候香港經濟還處於明顯領跑地位,而且由於當時特區政府個別主要公務員心態過於傲慢,使粵港聯席會議形同虛設,很多年過去但是粵港合作幾乎沒有甚麼值得圈點的進展,香港也就在傲慢與自負中白白浪費了與廣東深度合作的最佳時機。

  二是2003年中CEPA(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簽署之後,香港很快感受到了中國內地支持的力度,經濟迅速復蘇。多年來,中央對香港的偏愛是明顯的,不用說對香港經濟復蘇產生了重要作用的自由行、香港產品免關稅進入內地,更有一些很少為人所知的關照。比如據《文匯報》報導,原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就在本次兩會期間透露,2007年12月29日,商務部出台新政,宣佈從08年1月1日起,對小麥粉等糧食實行出口配額,並向出口麵粉徵收25%的關稅。由於徵收範圍包括港澳,消息公佈後,香港麵粉價格飆升,市場極為不安。港澳辦就此情況緊急向中央反映,國務院立刻緊急開會研究至深夜12點。溫家寳也總理非常關心,最後各方面終於達成一致意見:此次徵收範圍主要針對出口到國際市場的原糧及其製粉,不包括出口到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同類產品。再有陳佐洱說,在建設港珠澳大橋的決策過程中,幾方對如何確定名稱曾有不同意見,對於究竟是“港珠澳大橋”還是“粵港澳大橋”難以統一,意見層層上報至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最後曾慶紅拍板定名“港珠澳大橋”,優先考慮了香港利益。

  但是中國內地的這種強力支持,卻也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香港依賴心理,並使得香港一些人的思維脫離自己原本熟悉的市場經濟思維方式,過分考慮自己的利益,在跨境合作中缺乏雙贏互利思維。表現出來的,是要求想得多,貢獻想得少,有些人的提議甚至帶有明顯的損害內地利益的不合理成分。而且,由於經常利用中央對特區的照顧來提出一些並不合理的要求,這必然會損害內地部分省份特別是廣東的利益,理所當然地會受到當地本能的拖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