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陳肇敏放風 兩岸軍事互信卻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7 00:20:58  


陳肇敏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事出蹊蹺。(中央社圖)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自從國共關係改善之後,如何進行軍事互動,逐步構建兩岸軍事互信關係就成了兩岸高層正在思考的重要問題。但是,日前台灣“國防部長” 陳肇敏的一席話,給正在燃起來的火苗潑上了一瓢冷水,問題顯得十分嚴重。

  2005年5月,連戰在與胡錦濤的會晤中就提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胡錦濤對此也作了正面回應。直到2008年12月30日胡錦濤提出綱領性文件“胡六點”,大陸均秉持積極促成構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正面態度。

  “胡六點”中的第六點是這樣表述的:“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竭力避免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讓子孫後代在和平環境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為有利於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作出安排,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為有利於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我們再次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胡六點”的有關措辭,體現出了大陸對構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思路特點:一,態度積極。二,目的明確。三,步驟有序。四,先難后易。 

  北京“兩會”期間,國台辦主任王毅進一步説明,先由專家學者就國家尚未統一前的政治關係以及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開展學術交流和從兩岸退役軍人交流開始啟動兩岸軍事問題的接觸,都是具有建設性和積極穩妥的想法。

  但是,台灣的《中國時報》日前報導,對於大陸官方接續拋出有意推動兩岸軍事交流,台灣“國防部長”陳肇敏首度提出,台軍與大陸進行軍事交流的前提,必須包括大陸先放棄對台動武、撤除對台導彈、去除“一中”框架等三要素。

  陳肇敏提出的這三個要素,如果報道沒有失誤,確實是這樣的意思,那麽基本上就等於台灣單方面宣佈兩岸軍事交流不可行、不可為、不可議。最大的原因,是陳肇敏把結果當作了前提,把結束當作了開始。分析如下:

  一,關於大陸放棄對台動武。任何人都知道,這是兩岸關係進入到緊密合作、高度互信階段時候的結果。也就是說,兩岸沒有在處理分裂勢力方面達成一致認識,大陸就不可能放棄對台獨事變採取武力解決的手段。在馬政府、國民黨目前根本沒有能力和決心遏制台獨的情況下,這一條款是沒有可商量空間的。

  二,關於大陸撤除對台導彈,這本來不是太困難的事情,完全在大陸一念之間,當然,要說清楚的是,大陸導彈不僅僅是對台,還擔負保衛海洋安全的責任。縱然如此,也需要兩岸軍方先接觸、先見面、先會晤、先互動,須有撤或者不撤的商議過程,才能得到結果,這是合乎情理的正常程序,不可能本末倒置的。

  三,關於大陸去除“一中”框架。陳肇敏何以講出這樣的話來,令人費解,因爲這與馬政府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求得兩岸關係發展的政策是完全違背的,這也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陳肇敏的思路就像為了防止家中著火,要把房子全部拆除一樣,令人十分詫異,不得明白。如果這一句話是馬政府的新定政策,那麽我們必須預言,不僅兩岸軍事互信永遠無法構建,兩岸關係也將大倒退,導致摧毀至盡。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