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加華人遺址存廢6月決定 華團籲保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9 08:35:27  


加拿大新西敏市博物館館方人士,向全加中華總會館代理事長趙新景(左二)、朱偉光(右二)說明處理遺跡立場。
  中評社香港3月9日電/加拿大《世界日報》報道,新西敏中學擴建工程,經媒體批露校址地下為華人和原住民墳場,目前工程暫停,學校工程扯出華裔遺跡保存議題,各方看法不一,學校區預計6月做出最後決定。

  古跡維護人士朱偉光,三名學生家長、全加中華總會館理事長趙新景等人,3月6日齊聚新西敏市博物館,一睹近百年前的華人文物,並到新西敏市的華埠舊址,進行一趟歷史尋根之旅,從第八街到哥倫比亞街,皇家大道到前街,過去全部是中國城,規模更甚於溫市目前的華埠,但現在毫無蹤跡可尋。1979年由華裔團體捐給市政府的中華總會館(CBA)大樓 (1904年落成,位於824 Agnes St),被夷為平地,如今成為專供民眾遛狗之用場所,

  朱偉光呼籲民眾了解新西敏市的華人歷史遺跡,他表示去年10月底新西敏學校區與當地人士召開四次會議,收集信息,雖然當時會議有通知中華總會館(CBA),但信中並未提到校址有兩處華人墓地,因此華裔團體沒有代表出席那些會議。

  校地蓋在墓地上經媒體曝光後,學校區上周六才派出五位代表與華埠領袖見面開會。但歷史遺跡和真相仍有待華裔團體努力,才有保存下來的可能。

  新西敏市博物館館方士表示,華人是歷史的一部份,館內幾周前才展覽有關原住民和華裔的內容,有家長捐贈中華總會館的中文文物,館內並找一位中文研究員幫忙,以中、英、法三種語言展出。並出有專書介紹該市華人歷史,“二埠”。

  館方表示墓地有許多處,新西敏中學只是其中一個,的確還有遺骸在其中。加上1989年的大火,數據不齊,很難確定墓地地點和人名。但目前館方盡可能提供信息,立場中立。學生需要校地,是否要蓋紀念碑,市政府仍在協商評估中,希望找到最佳解決之道。

  家長代表哈瑞斯 (Wendy Harris)表示,她是土生土長的新西敏市人,三周前兒子學校關閉,她第一次踏進新西敏市博物館,才得知華人根本被排除在歷史紀錄之外。

  哈瑞斯同時拿著上次展覽的學生壁畫作品傳單,向記者說明歷史壁畫中,有劃獨木舟的原住民,但絲毫沒有華人的紀錄。政府應當努力讓有關華人的歷史真相重現。

  前原住民酋長的派崔克 (Archie Patrick)說,不能掩蓋過去的歷史,要找出事實的真相。另一位家長達斯汀 (Dustin)表示,當年的排華法案就是由新西敏選區國會議員提案,其它像1989年當地華埠大火後又不准重建,1942年日本人許多財產被沒收,被迫離開加國,這些歷史都需要被正視。

  全加中華總會館代理事長趙新景表示,他反對校舍重建在華人先人遺址上,主張應尊重先民,過去華工的貢獻活著不受尊重,起碼死後得到該有的尊敬。目前中華總會館發動寫信、電郵、電話給政府和議員,表達華裔團體希望保留原址,蓋紀念碑或紀念公園供後人景仰的心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