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日電/加拿大《世界日報》報道,在多倫多地區移民就業委員會(TRIFC)近日舉辦的以新移民奮鬥經歷為主題的攝影展上,山東移民劉曉健作為主角之一,講述了他從快餐店員工到市政府雇員的就業過程,並稱他的訣竅是“確定目標,心無旁騖”。
在密西沙加市政廳裡,劉曉健帶著妻子和9歲的兒子在攝影展旁駐足,展板上,有他和19位各族裔新移民的臉孔特寫,照片下面則寫著他們的移民故事。這場名為《20段旅程》的攝影展不僅描述密市移民找工、安家時遭遇的困難,也讚賞他們的勇氣和睿智。
2004年攜妻帶子移民來加的劉曉健說,他隨身帶來6個箱子,裝著他的所有家當;他也帶來山東師大的計算機系本科學歷,以及在大公司的5年物流工作經驗,滿以為找專業工作易如反掌,結果9個星期內寄出的所有求職信都沒有響應。他說:“我當時想,如果我養活不了一家人,就得把6個箱子重新再裝起來飛回去了。”而他的老鄉也不失時機地告訴他:“中國移民在這兒混3年能拿到每小時12塊錢,就不錯了。”
劉曉健這時找到兩份工作:去快餐店幹活一小時6元,或者在工廠掃廁所一小時10元。“我想了好幾天,第二份工作幾乎可以多掙一倍錢呀。”而那時候他家經濟緊張,月初不知道月底有沒有錢,但他最終還是去拿最低工資,因為“我來加拿大不是來掃廁所的。在快餐店可以提高英語水平”。
與此同時,他周末到辛力加學院學英語,移民第二年和妻子一起參加了密市政府的“職業橋”(Career Bridge)計劃,去到市政府的採購部門實習。由於有專業經驗又勤奮,部門主管對他的成績十分驚訝。
劉曉健稱實習時每次開車到單位,都需要巨大勇氣才能從車裡出來。他說:“我去跟所有同事談話,學習他們的經驗,給他們幫忙。我把所有工作數據都看了一遍,得到批准之後,我甚至把回收箱裡的文件都撿起來看了。”
4個月的實習期續簽到8個月,8個月延到12個月,直到市府沒了預算,決定正式雇用劉曉健。此後,他兩次與有7、8年經驗的市府老員工競爭升級,兩次勝出。
劉曉健的妻子從“職業橋”畢業後,也在Telus順利就業,最近由於搬家正在準備轉工。而他們的兒子已升入小學四年級。
劉曉健說:“直到最近,我才確定我不需要那6個箱子了,終於把它們扔進垃圾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