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譚耀宗:香港應不斷改善施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0 00:09:11  


民建聯對特區政府施政著重於“幫”,而不是“保”。
 
  政府還是應該調整心態 妥善處理行政立法的關係

  劉迺強:行政、立法在很長一個時期以來似乎都有些矛盾,您認為如何可以解決?

  譚耀宗:香港的政制架構,基本沿襲九七之前,回歸後只增加了直選因素,其他的變化不大。由於是行政主導,而立法會一些議員又是民選的,始終存在結構性問題,難免會出現一些摩擦。

  由於是行政主導,權力主要在行政那邊。立法會可以在通過法案和財政撥款兩方面,卡得政府很難受。而立法會議員是選舉產生的,要對選民有所交待;但是立法會相對比較被動,很多立法會的意見,如果行政方面不配合,立法會急得跳腳也沒用。比如立法會講了很久的殘疾人士交通費津貼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就是一個例子。權力在政府那邊,政府不做,議員也都沒辦法。

  歸根結底,是行政、立法在權力分配上各有要求。政府認為自己要全盤考慮、持續發展,不能像黃大仙那樣,讓立法會議員“有求必應”。

  至於如何解決的問題,特首及其領導的特區政府如果有心解決,就需要心態上的轉變;反正是迴避不了,還不如開誠佈公,攤開來講,多做溝通。最好不要在很多事情上先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向政黨拉票。這樣做,往往結果很不理想。

  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邊還有一些部門以及個人因素引發了矛盾。比如一項新的政策,有的政府官員不願意在立法會裡面先講,有的是不想讓議員介入太多,有的是要把宣佈政策的好機會留給自己。但是對立法會議員或者政黨來說,很可能是覺得沒有受到尊重,既然你要自己宣佈,議員或者政黨就“斬多四兩”,喊高價碼。這樣,不就造成矛盾了嗎?

  所以,在行政、立法有一些一時難以迴避的結構性矛盾情況下,政府在推出政策時,可以向政黨摸底。

  香港金融業經受考驗 可以扮演國際金融中心角色

  劉迺強: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您覺得立法會對應對危機方面有沒有甚麼對策?

  譚耀宗:自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已經遇到多次危機,比如九八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有二零零三年的沙士病毒,現在又有金融海嘯。其實市民在面對危機的時候,如果辯證地看,有些事情我們一定要反思。就我看來,此次金融海嘯,對於香港要做國際金融中心而言,反而是一個機會。

  以往的國際金融市場,都是美國坐莊,其他人只有下注,美國從概率上最終會贏。但是經過此次金融海嘯,特別是恰逢這些年來中國內地綜合實力大幅提高,使得國際經濟由七大工業國壟斷的局面,可能有所改變。

  而且,香港銀行系統在此次金融海嘯發生至今,表現得還是比較穩健的,整個金融業暫時也沒有出現重大問題。這也表明,香港還是有條件扮演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