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返鄉農民工在招聘會上與用人單位商談。當日,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舉行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共有130多家企業提供了1萬多個崗位。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記者 蘇麗閑編譯報道)今年是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第30年頭,要數成果,為國家經濟與城市發展打拚的民工必定功不可沒。法新社一篇有關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特稿,就介紹了這群“無名英雄”的現況,與及中國勞工短缺這問題。文章編譯如下:
鄭元(譯音)每天早上6時起床,12個小時之後,才能回到自己的斗室裡休息。看電視?太累了,因為他就在中國首都某個建築工地工作。有工作,他認為自己算是幸運的一個。
遇上經濟勢頭好的時候,這個35歲的工人一個月約能掙到3000人民幣,是他在窮鄉僻壤的河南老家所能賺到的兩倍。不過,賺大錢這代價卻很大,因為他一年最多只能探望自己的兒子兩次。
“他當然很想念爸爸,但我沒別的選擇。”他說。半輩子當建築工人,除了在工地謀生,他就不懂幹別的了。
目前,中國約有1,200萬像鄭元這樣的民工,離開失業率高又貧困的村落,走到發展相對發達的城市謀生。
是的,在改革開放30年的時刻,這群人堪稱無名英雄。他們幹的是人們眼中的苦差,不是厭惡性的工作就是非常危險的差事,如今,他們當中不少人,都渴望有媒體有人民能聆聽一下他們的心聲。
“說這群到外省打工的人是中國高速增長背後的推動力絕對沒有錯。”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專門研究中國民工的經濟學者羅瑟.史密斯(Russell Smyth)教授說。
史密斯教授指出:“假如少了這群人的努力,城市有沒有今日的繁榮景貌也說不定。”
走過了逾20年的改革之路,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付出了血與汗的民工們,說到要爭取他們應得的成果,他們絕對是弱勢社群。
但是,過去4年,他們卻奮力為自己爭取更高薪金,並拉抬了有達80%的增長,這全歸因工業地區出現勞工短缺問題,造就了民工有價有市的局面。
城市發展急快,勞動人口供不應求,象徵國家經濟正急速發展的建築工地,竟遇上粥多僧少之局。
“過去,外省民工選擇確實不多,因為工人源源不絕。”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勞工問題經濟學家都陽說。
他說:“現在,(民工)只要做得不爽,就可以用腳投反對票了。”
某程度上,一部分的民工更該跟國家主席胡錦濤說聲謝謝,皆因是他下令要先發展郊外地區,遂讓不少人能在家鄉找到工作。
近期在偏遠地區進行大規模公共投資,也促進了這些地方的發展,並為當地人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可是,中國正要面對經濟危機的嚴寒時刻,世界銀行更警告,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會是19年來最低的,如此利好的局面,勢成過去。
“全球經濟的不振,讓外省民工們的議價能力也隨之降低。”史密斯說,假如一切成真,他們就得倚賴政府政策去幫助他們脫離困境。
史密斯表示:“中央政府已作出不少對民工而言是利多的新政策,包括為同一家公司效力十年即可有受聘終生的權利。
他認為:“問題是法例不是強制性的,中央政府可以做的就只有這麼多。”
長遠而言,時間是會站在工人這一邊的,皆因疲弱的人口增長只會令勞工短缺的問題更趨嚴重。
“畢竟,經濟危機只是短期問題,不過勞工短缺卻是長期性的事,”都陽指出:“中國的人力市場的要求短期裡會有所回落,但長遠而言,勞工短缺這問題在可見的將來也會如影隨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