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迎接新挑戰》(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5 12:55:26  


 
101. 政府剛於本年五月,完成 “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的立法工作。我們計劃於二零零九年,就第二階段計劃提出修訂《能源效益(產品標籤)條例》的建議。此外,為推廣較具能源效益的照明產品,我們會研究是否需要限制銷售鎢絲燈泡。政府會評估戶外燈光裝置引起的能源浪費問題,並研究立法處理有關問題的可行性。

廢物管理

102. 我們會致力從源頭減少產生廢物,並推動廢物回收和循環再造。立法會已通過《產品環保責任條例》,明年起在指定零售店實施購物膠袋環保徵費。政府會監察實施成效,並考慮如何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在推動回收再造方面,除了鼓勵及協助住宅和工商業大廈實行廢物源頭分類外,政府已立法規定所有新建住宅樓宇在每一樓層設置垃圾及物料回收室。

103. 棄置電器及電子產品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政府會繼續推動自願性的“生產者責任計劃”,同時積極研究立法,就其他電器產品推行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並會就有關建議諮詢公眾及業界。

地質公園

104. 香港有豐富的地貌資源,其中不少極具學術研究、旅遊及觀賞價值。例如新界東部沿岸的六方柱石群及海岸侵蝕地貌,甚具特色。我們正考慮在現有《郊野公園條例》及《海岸公園條例》的機制下設立地質公園,將這些特殊地貌及岩石群發展成可供觀賞的自然景點,吸引市民及遊客參觀。

美化維港海岸

105.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城市面貌的象徵,具有高度人文歷史價值,是所有香港人共同擁有的寶貴資產。維港備受香港市民熱愛,近年共建維港委員會和不少民間組織亦為進一步優化維港兩岸出謀獻策。我十分欣賞他們的工作。為了有效落實美化和活化維港兩岸的計劃,發展局會統籌各政府部門的工作,並成立專責小組,探討中長期重新規劃的可行性,改善海濱的暢達程度,並與相關的區議會合作,落實海濱長廊的工程。我希望美麗的維港不單繼續成為香港城市的象徵,也可以全民共享。

活化中央書院

106. 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將前鴨巴甸街警察宿舍用地,即中央書院遺址,從政府“勾地表”中剔出,以一年時間諮詢社會各界有關活化的方式。經過廣泛諮詢後,市民普遍支持活化。我決定將有關用地從“勾地表”正式剔除,並會以創意產業及教育作為未來的規劃用途,而有關規劃亦會配合荷李活道一帶的社區歷史及特色,稍後會諮詢公眾。

改善行人環境

107. 我們會繼續實施行人環境改善計劃,減少人車爭路的情況及改善路邊空氣質素。改善計劃包括行人天橋、行人隧道、行人專用街道或悠閒式街道。我們會重點研究改善人流暢旺的商業區、購物區及悠閒區,例如在銅鑼灣加設行人隧道,連接地鐵站與維多利亞公園,並連接銅鑼灣中心區域至跑馬地交界的繁忙街道;在旺角延伸行人天橋系統至旺角中心區和大角咀區,以及在元朗市中心青山公路(元朗段)興建行人天橋系統,覆蓋市內人流暢旺的街道。我們期望盡快提出具體建議。

108. 此外,我們會為興建上坡地區自動扶梯系統和升降機系統工程計劃訂立一套評審制度。房屋署亦正研究在依山而建的公共屋安裝連接公眾地方的升降機及自動扶梯,以及在層數較少而沒有升降機的公屋,加裝升降機,以方便居民上落。

多元文化生活

109. 為配合西九文化區落實發展,我們需要持續積極發展文化軟件,包括向社會推廣文化活動,開拓文化消費市場。政府會鼓勵文化演藝團體到全港各區演出,將文化活動帶入社區。我們會繼續支援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和海外交流,鼓勵大專學院和專業藝術團體培訓藝術服務中介人才,加強培養廣大的觀眾群,成就香港作為世界級文化藝術之都的願景。

體育發展

110. 北京二零零八年奧運會和殘奧會成績斐然,香港成功協辦奧運和殘奧馬術賽事,令香港人深深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吸引力。政府會進一步深化社區推廣、舉辦運動盛事及支援精英運動員等各方面的工作,同時為舉辦二零零九年東亞運動會,以及為參與廣州二零一零年亞運會和倫敦二零一二年奧運會做好準備。香港體育學院已落實重建工作,為運動員,包括殘疾運動員提供符合世界水平的訓練設施。透過地區及學校參與,我們會推行更有效的梯隊運動員培訓計劃,發掘及栽培有潛質的青少年投入競賽體育行列。此外,我們會積極鼓勵商界支持香港的體育發展,包括贊助體育總會舉辦大型體育活動,以及在其他範疇,例如吸引內地體育專業人才來港發展、青少年培訓工作、運動員退役後安排等,與體育界進一步合作。

出入境便利

111. 作為亞太區旅遊和金融商貿中心,香港必須繼續吸引世界各地人士前來旅遊和營商。另外,香港人經常到內地及海外旅遊、公幹。去年,進出香港的人流持續上升,接近二億二千萬人次。因此,便利、高效的出入境服務至為重要。香港現已與一百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實施互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安排。我們即將與一水之隔的澳門特區達成協議,預期在明年年中,進一步簡化港澳居民往返兩地的出入境手續。至於便利台灣居民入境的措施,我剛才已經提到。另外,我們期望很快能與俄羅斯簽訂互免簽證協議。這是俄羅斯與已發展經濟體系簽訂的第一份同類協議,對促進兩地經貿、旅遊會有積極作用。

戊、政通人和

112. 香港面臨的第四個挑戰,是管治能力及民眾對政府的信任。過去一年經歷了通脹衝擊、擴大政治委任制及公務員退休加入商界的爭議,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出現了變化。疑問來自幾方面,包括特區政府的核心價值是否已經改變?是否誠實可靠?是否公平公正?是否能力下降?是否仍然用人唯才?決策是否以民意為依歸?

113. 香港政治體制承襲九七前的行政主導體制,在回歸後循序漸進發展民主。十年來香港的政治環境出現很大變化,香港人政治意識高漲,對政府有效管治的期望也不斷上升。我們的政治制度仍在建設當中,擴大政治委任制所引發的爭議和各方面提出的批評,我們會認真思考,汲取教訓。

114. 特區政府要靠實幹交出成績來爭取市民支持,而決策過程需要更高透明度及建立更廣泛的社會共識,形成包容共濟的政治環境,同時循序漸進推動民主,滿足市民的民主訴求。

行政會議

115. 行政會議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重要機構,並積極協助政府推介政策,強化政府與社會各界的溝通聯繫。政府去年提出未來五年的施政綱領,而立法會剛於九月進行選舉,選出新一屆議員。因應最新形勢發展,我決定更新行政會議的組成。行政會議的運作會維持保密及集體負責制,人選稍後公布。

政治委任制度

116. 今年政府落實擴大政治委任制度安排,一度引起社會爭議。我向市民保證,“用人唯才”是特區政府人事任命的標準。今天多位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已投入工作,他們的表現受立法會及傳媒監察,我有信心他們可以提升政府的政治能力。擴大政治委任制可望強化行政與立法之間的關係,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與議員會有更多正式及非正式溝通。

行政立法關係

117. 今屆立法會有很多新面孔,我期望會為行政立法關係帶來新思維及新氣象。來年面對不少挑戰,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必須衷誠合作,才能夠為市民幹實事。我會推動行政立法之間多層次及全方位的溝通,由行政長官到司局級官員、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不同層次,與議員溝通對話,盡早吸納議員對施政的建議。

二零一二年選舉辦法

118. 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確立的普選時間表,獲得香港市民廣泛認同及支持。為邁向普選打好基礎,現屆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處理好二零一二年兩個選舉辦法,使選舉制度進一步民主化。我們將於明年上半年就二零一二年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諮詢公眾。我希望社會各界及不同黨派能夠以務實態度,充分利用這幾年的時間,就二零一二年選舉安排達成共識。

提升政府服務質素

119. 隨社會公民意識不斷提升,市民問責要求日高,公務員仍勞心勞力,竭盡所能,積極面對工作挑戰,滿足市民需要。我衷心感謝公務員隊伍的專業精神,亦以他們的表現為榮。

120. 儘管政府不斷努力提升服務質素,但相對市民的期望卻偶有落差,我們時刻都要虛心反省。為了使政府服務與時俱進,並能有效回應市民需要,我要求各部門首長在來年審視現行服務承諾的執行情況和優化處理投訴的機制。

121. 除此之外,對於每年由美國傳統基金會、加拿大菲沙研究所、世界銀行及世界經濟論壇等機構所制訂有關國際競爭力、經濟自由度及營商環境的報告,我們會作針對性研究,以期找出香港可改善的範疇,並會盡速制訂措施,提升政府的服務質素,務求與世界先進經濟體看齊。

公眾參與

122. 特區政府一貫以諮詢組織及民意機構如區議會及立法會來吸納民意。我要求今屆政府的問責官員更主動走入群眾,親身到各區聽取意見,與相關團體協商。我會繼續在政府內部推動公眾參與,培訓公務員與民間社會溝通的技巧及方法。隨新媒體的發展,市民踴躍在網上發表意見,政府會更主動吸納互聯網上的民意。

國民教育

123. 除了鼓勵市民關心和參與本地事務,政府亦有責任培育下一代認識發展一日千里的祖國。二零零八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二零零九年為我國建國六十周年。我們會推出一系列活動,加深青年了解國情,讓他們在全球化的年代,立根中華,心繫家國。

124. 國民教育是特區政府的既定政策,我們會繼續依循“多重進路”的策略,從三個重點推動國民教育:透過課程讓學生認識和掌握國家的過去和發展;為學生創造各種學習和交流機會,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以及鼓勵學生對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和承擔。

125. 過去一年,我們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例如舉辦北京奧運會、香港協辦奧運馬術比賽、神舟七號航天員漫步太空、慶祝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年,以及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等,為教師和學生舉辦專題講座系列及培訓課程,並設計網上教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