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台海不可能衝突的新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2 17:12:04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世界日報今天的社論說,美國太平洋軍區司令基廷表示,“兩岸目前非常非常非常不可能發生衝突”。連用三個“非常”,意味著兩岸此時發生衝突的機率接近零。基於此一判斷,美國決策者認為,目前沒有售予台灣相關武器系統的迫切需要。

  社論指出,軍備採購不是現貨軍品買賣,涉及到核心技術轉移、人員組織訓練和情報交換。美方停售軍備,不論短期或中長期,都具有全面影響。這一決策所呈現的新思維相信絕非如基廷所言,美國對台防禦承諾不變,美方對台海地區的和平維護有權回應,也有能力回應而已。

  美國對台停售軍備當然是基於台海形勢轉移,此一轉移既可視為兩岸和平發展的必然,即兩岸出現衝突的機率降低,更多的考量則是美國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判斷。若兩岸達成解除敵意的協議,那麼如何看待兩岸未來可能出現的軍事合作,對美方而言,這當是一嚴肅課題。

  何以在扁政權時代美方不斷催促台灣完成對美軍備採購,而且一再公開警告美國協防台灣的前提,當視台灣有無自衛的決心,如今政權轉移,隨即出現停售軍備的訊息?這中間的變化很不簡單,也很微妙。扁政權的台獨挑釁落在美方眼中,不正是麻煩製造者嗎?但卻力促扁政權完成軍備採購。

  社論認為,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美方特別是軍方,私下鼓勵扁政權向對岸挑釁,有意藉此測試北京的底線,甚者以為牽制。而這也符合美日軍事同盟的戰略利益。但這需要台灣擁有較先進的攻擊性武器提升防禦條件以備不虞。然而如何拿捏風險,美方不無躊躇。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採購的中程空對空飛彈竟由美方保管。換言之,飛彈是台灣的,但使用權捏在美方手裡。

  馬英九上台,大陸政策丕變。單就東亞和平穩定言,這是一個重大轉折,美國歡迎猶且不暇,又何必因軍售問題惹惱北京別生變數。況且東北亞的非核化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更不宜落北京話柄。甚至不必排除中美之間另有未曾明言的默契。

  美國不放心扁政權的“台獨”冒進,但恐怕更不放心馬英九的終極統一。台灣擁有的先進武器系統若因此轉而由北京分享,對美軍而言,這無疑會是一個夢魘。就算軍售利益對美國軍工企業不無小補,但畢竟不可能超越戰略利益。

  社論說,美國對台軍售既有一個變化過程,也存在極複雜的辯證程序。正因為這是一道辯證題,美國停止對台軍售究竟是暫時的凍結,例如等待北京奧運會結束或等六方會談正式告一段落,有一圓滿結果再說,這些因素都不無可能。觀察馬英九的動向,特別是大陸政策的變化,更應是美國對台軍售的考量重點。

  從台灣兩次政權轉移,反向檢視美國對台灣戰略考量的變化,當可發現保持台海現狀,其實暗藏支持“台獨”的思想,從軍售看得到的變化不過其中一個面向。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更是以和平方式保持現狀的設想,是以馬英九必要出台更積極的大陸政策以為平衡。

  社論說,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報導自馬英九上台後,再次成為話題,大陸軍方學者也有:兩岸立足於一中原則,應即設計一套“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未來發展路線圖”的提法。這些雖然都還停留在議論的階段,但若兩岸和平發展方向不變,馬英九及其智囊就需要有新思維辯證性地處理台灣對美軍購課題。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