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人定勝天”?
繁複的計算和利益的博弈,是專家和政府決定的事情。
對於居住在汶川帳篷區的羌人而言,真實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
7月10日,汶川縣龍溪鄉阿爾村少女楊霞離開安置點,到成都打工。這是年輕人的選擇,阿爾村村民余永清說,村子里已經有10多個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但更多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只有堅守在帳篷內。
下駐汶川龍溪鄉峨布村的阿壩州直工委副書記楊詩義說,目前正是土豆收獲的季節。居住在安置點的村民,開始輪流回去搶收僅存的土豆。
土豆曾經是峨布村重要的經濟作物,往年每戶都能收獲萬斤土豆,獲利五六千元。而現在,峨布村的500余畝土地,只剩下200畝土地未被損毀。。
更要命的是,為了迎合城市市場,村莊幾年前改種菜土豆,這種個頭碩大的土豆挖出後,只能存放10天,如果不挖出,在地里埋藏的土豆在半個月後,也將陸續爛掉。
國家三個月的補助期,也只剩下最後一個月。
阿壩州一名官員稱,汶川和阿壩已經遭受重創,耕地損毀嚴重,過了三個月國家補助期,恐難保證居民的生活。
而尹稚認為,單獨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確定汶川縣該如何重建,並不需要如此漫長的時間。其中,所面臨的利益重新分配的問題,也是導致結論遲遲無法做出的原因。
撤出汶川是一種失敗嗎?尹稚曾對此問題回答說:“其實不是,如果他認為失敗了,我認為他遵循一個邏輯關系還是堅信人一定能够戰勝自然,如果你從這個角度來講,承認失敗沒有什麽可耻的,人類壓根大概就沒有打贏過人對自然界的戰爭。”
如果汶川必須原址重建,將該怎樣著手?面對記者的提問,尹稚不動聲色地回應說,他會向公衆披露出更多的真相。
他透露,本月底,汶川縣如何重建的答案,將會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