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成都軍區某陸航團政委張曉峰在作報告 |
中評社香港6月11日電/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團首場報告會今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成都軍區某陸航團政委張曉峰在會上介紹了邱光華機組駕駛的直升機失事的全過程。全文如下: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叫張曉峰,是成都軍區某陸航團政委。震後1小時, 我團4架直升機奉命升空,第一時間飛赴災區勘察災情,拍攝大量圖片影像資料,為抗震救災指揮部決策提供了依據。隨即,出動18架直升機,滿載食物、藥品等急需物資,飛往災區展開救援。一批批危重傷員快速運出,大量救災物資快速送達災區,迅速穩定了受災群眾的情緒。
我們一直試圖向震中汶川實施空中救援,從12日到13日,先後6次派出24架直升機向汶川突進,都因氣候惡劣沒能成功。汶川縣城地處“V”字形狹長山谷 中,河谷與山頂高差懸殊達3000多米,地形復雜,加上連日陰雨,雲層很低,濃霧密布,能見度不足200米,根本無法進入。由于通往汶川的道路被阻斷,地面救援無法實施。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汶川的災情,黨中央揪心,全國人民著急,我們也心急如焚。
團指揮組緊盯衛星雲圖點滴變化,飛行員進入機艙隨時準備起飛。5月14日一大早,天氣略有好轉,我們立即派出3架直升機在峽谷入口處盤旋,伺機強突汶川。 機組抓住雲層變化的瞬間穿過雲洞,擺脫雲層,突入峽谷。直升機一進入峽谷,變幻不定的氣流使直升機劇烈顛簸、難以控制。此時,機組人員只有一個念頭,只要有一絲可能,冒死也要進入汶川!
經過1個多小時的艱難飛行,終于飛臨汶川上空。飛進汶川難,降落更難。縣城僅有的一個適合直升機起降的體育場,已布滿了受災群眾搭建的帳篷。為了找到一個新的起降點,機組在山谷間一圈一圈盤旋,整整搜索了50分鐘,才發現一塊不足50平方米的河灘勉強可以降落。
但上空有三層高壓線,由于震後塔架傾斜,電線雜亂交錯,切割著空間,加上場地臨山,直升機回旋的余地非常小,稍有偏差都可能機毀人亡。機長楊磊臨危不亂,憑著平時練就的過硬飛行技術,緊握操縱桿,一點一點修正航向,一米一米向下降落,幾乎是擦著高壓線成功著陸。
此時的汶川,已被困40多個小時。看到降落的直升機,幸存的群眾揮舞著雙手,不顧一切地從四周跑來,有的抱住機組人員失聲痛哭,有的對著直升機跪倒在地。 看著白發蒼蒼的老人木然中露出的驚喜,望著天真可愛孩子渴盼的眼神,機組人員既心情沉重又倍感責任重大。大家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發揮最大潛能,盡可能多飛快運,讓災區群眾少一分死的威脅,多一分生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