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嚴長壽談觀光:台灣有條件,但不會包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4 17:18:17  


嚴長壽談觀光,認為台灣有條件,但不懂包裝,他並就包裝觀光提出獨到的看法。(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台灣旅館業教父”、台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嚴長壽接受《遠見》雜誌訪問時不諱言指出,談觀光,台灣有條件,但不會包裝。如何包裝推銷台灣的觀光產業?嚴長壽認為,需要拉開格局去規劃,觀光是讓台灣和世界交朋友的重要管道,台灣真正要做的是“軟性外交”。

  以下是《遠見》訪問嚴長壽的談話內容:

  多年來,幾乎是台灣觀光業推廣的代名詞——嚴長壽,即將退居幕後。隨著他之前卸下觀光協會會長的職務,今年也將結束名譽會長的工作,這一年來,清瘦五公斤的嚴長壽,決定轉向一個緩慢下來的人生新階段。 

  不過他為台灣留下了一本畢業報告《我所看見的未來》。將他以往積極組團到國外推廣,到參加亞洲旅遊協會、美洲旅遊協會(ASTA),擔任台北燈會、台北美食展和台北旅展的主任委員、觀光協會會長等過程中的經驗,完全分享出來,希望更多人瞭解觀光規劃的正確思考方式,讓未來台灣觀光業的推動能更順利。 

  “我們有條件,但不會包裝,”嚴長壽在採訪過程中多次提到,台灣觀光業發展,始終停留在第一代走馬看花型的觀光模式,但消費者已經走向第二代、第三代的觀光旅遊了。他以國際的視野,嶄新的思惟,提出善用台灣豐富元素的許多建議,讓台灣更容易“優雅地和世界做朋友”,拉大觀光事業發展的格局。 

【拚外交】 非外交的外交,更能外交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在你的這本新書中,最想傳達什麼訊息給讀者? 

  嚴長壽答(以下簡稱答):從37年前加入這行業以來,我始終覺得,觀光是台灣和世界交朋友的很重要的管道。 

  1971 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看到“國家”遇到這麼大的“外交”屈辱,我心中很鬱卒。後來我到美國運通工作,到櫃檯幫忙發信,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們來拿信時,那樣的歡欣,心中突然湧上一個感覺:如果我能用更好的服務,讓他們對台灣擁有美好印象,成為台灣的朋友,這不是一件很棒的工作嗎? 

  轉眼37年了,今天不管我想影響面前的一位客人、一家公司或是一個政府,我都是同樣的心,這份初衷,這份熱情,沒有改變。我覺得,台灣沒有條件和世界為敵,跟別人比muscle(肌肉)、比力量,台灣應該找到自己的自信,然後很優雅地和世界交朋友。 

  不過這本書不是規劃書,我在書中對台灣北中南東各區域以及離島的觀光發展提出一些規劃方向,例如東部可以做台灣的納帕谷地(Napa Valley),綠島可以做環保的夢幻示範區,中部可以朝都市與鄉村的整合行銷發展,這些構想只是試著提出不同的可能性,把大家根深柢固的想法拉開,也許可以激發出新的創意,並不是執行方案,不是要大家按書上的規劃去做。 

  問:那你覺得台灣現在和世界交朋友的方式對嗎? 

  答:我常跟“外交部”的官員說,台灣的“外交”官員愈不做“外交”的事,對“國家”愈有利。 

  我們應該做“非外交”的“外交”,跟外國朋友說,現在我們不談政治,我們來談美食、文化、青年交流。這樣你會發現,我們有豐富的資源跟人家談。 

  其實其他的國家也都是如此,各國都是利用間接的方法,把文化傳遞到國外去。這就是最成功的外交。 

  早期美國在台單位,最受年輕人認同的是美國新聞處,它設有圖書館,常辦演講、畫展,引進美國翻譯小說和表演團體。至今我還記得十多歲時,聽到美國一場交響樂團的演奏時所感到震撼、頭皮發麻的感覺。 

  法國和台灣做美食交換,也常頒授台灣人各種騎士勳章。英國選擇教育來做外交,一年辦兩次教育展。教育可以帶來更多觀光人口,留學英國的人會把英國當成歐洲的家。我眼中看到的觀光事業是這種可以被感動、可以是留學、工作、生根帶來的效益。 

  可是台灣完全忽略了文化這一塊,一天到晚要用“外交”,推人家到最後的表態狀況,這往往會失去很多朋友。 

  在“外交”上,我們要認清兩件事:一是對方(大陸)存在的事實,二是敵強我弱。我們的隔壁是一位巨人,一翻身就可以把你壓垮。所以我們要更謙卑地面對自己,我們要承認現實,不是從外交領域去拓展外交,台灣真正要做的是“軟性外交”。 

【推觀光】不走馬看花,深度體驗台灣 

  問:你認為現在台灣該如何推廣觀光? 

  答:觀光客是有不同階段的,不管他們來自哪個國家。觀光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代的觀光,是走馬看花型的,脫離不開“吃”“看”“玩”“買”四個字。 

  第二代的觀光是深度旅遊,會找喜歡的地方或主題定點玩。例如九寨溝、吳哥窟、南法以及建築之旅等。 

  第三代的觀光是反璞歸真,無期無為,不期待做什麼,也不準備做什麼,那是“go somewhere to do nothing”。許多外國人會到一個地方追求心靈沉澱。例如到峇里島上,住在山上一晚1000美元的飯店,只要看風景、看書、休息、做SPA,住一週後離開。這類旅客他們只是想離開煩悶的環境,找個完全放鬆的地方。 

  我認為,台灣今天若還是停留在經營第一代的觀光,成功的機率不高。例如大陸觀光客來台灣,看到阿里山可能說,“我們黃山更好看”;看到日月潭可能說,“這比不上我們的千島湖。” 

  台灣應該進入第二、第三代的觀光,台灣有這樣的條件,但沒有包裝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