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沒有蜜月:馬英九應以李明博為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0 08:55:01  


  中評社香港4月10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說,選後半個多月,馬英九還在忙謝票及請益行程,政府交接及組建工作卻尚不明朗。看在民眾眼裡,許多人不免焦慮:台灣再造的工程千頭萬緒,新“總統”真的準備好“上馬”了嗎?

  二次政黨輪替確為台灣帶來突圍的歡愉,從房市和股市等的氣氛變化已可見端倪。但民眾過度膨脹的期待,若無適當回饋,很快就會轉為失望及不耐;這點,相對於己身責任的重大和急迫,馬英九與其團隊似乎表現得不夠積極。且看韓國的例子,李明博總統當選不過三四個月,聲望已由巔峰跌至內外交迫;那麼,馬英九有多少時間調適及部署?

  自許CEO治國的李明博,以其多年來劍及屨及的行動力贏得選民莫大的支持;但他甫上台,聲望已自八成跌至六成,新政府表現顯不孚韓國人民的期待。綜觀李明博的頓挫,主要來自三方面:其一,當初對經濟成長的承諾過高,如今面臨難以兌現的跳票危機。其二,內閣布局及政府施政未盡理想,引發了社會爭議。其三,對朝韓關係評估過於一廂情願,近日朝鮮發動連串挑釁,首爾顯然措手不及。上述每一項問題,不論是外在形勢的變化或內部控制的失靈,都是馬英九在組成新政府時勢必遭遇的挑戰;此際,李明博經驗格外值得借鑑。

  首先,李明博當初提出的“七四七”計劃固然迷人,但首需驗證的第一個“七”──經濟年成長要達到百分之七,未上台就發現做不到。而讓韓國經濟進入世界前七強,不僅是李明博最主要的競選訴求,經濟也是他的最大強項;但他一上台,就得把成長率調降為百分之六,而此一目標最後可能仍無法達成。那麼快就得吞回自己的承諾,對李明博而言,自是一大挫折。

  原因在於:國際市場因素的許多變化,並不取決於韓國的主觀意志。諸如原油飆漲引發的通貨膨脹,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蔓延波及,乃至於韓元為因應出口競爭而大幅貶值,皆使得看似單純的經濟發展變得異常棘手。對任何主政者而言,這些日日夜夜發生的內外變化,在在都需要以智慧因應。

  社論指出,李明博面對的苦惱,馬英九一樣也不會少;而台灣企業雖在經營上較韓國企業更富彈性,但過去八年台灣經濟體質耗弱,且分配的公平性愈發嚴峻;馬英九勢必要兩頭兼顧,豈是簡單的事?

  其次,李明博政府組建時,內閣總理和部長連續發生炒地皮及財產申報不實等爭議,因而被譏為“富豪內閣”。兩名部長雖迅即辭職,但政府形象已然受損,也引發外界對李明博“識人不明”的批評。此外,對昨天舉行的國會大選,李明博與執政黨內部在提名過程中歧見頻生,幾乎鬧到分裂,也暴露了其政治能力薄弱的一面。社論認為,馬英九和李明博都是以個人形象取勝,但身為元首,他們必須在組織及領導上表現出更高明的手腕和號召。馬英九的操守清廉固無庸置疑,但他能否在組建政府過程中展現統合長才,大家都在等著看。

  第三,李明博一反金大中、盧武鉉的陽光政策,對平壤改採“無核、開放、三千美元”的戰略;對此,朝鮮最近以連續發射飛彈及驅逐官員回應,表現強烈敵意,甚至斥李明博為“叛徒”,已使得朝韓關係一夕倒退。這雖是朝鮮慣採的“懸崖戰術”,但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無論如何不利於李明博發展以經濟為主軸的國家治理。

  社論說,從朝韓關係看兩岸關係,北京政權雖不似平壤政權之愚頑僵固,但若將不能操之在我的因素想得太過美好,絕非明智之計。台灣經濟的出路,固有賴兩岸經貿關係的加強,唯雙方需要逐步培養互信,交互釋放善意;包括通航的談判、港口的開放、人員的交流,無不如此。目前協商尚未展開,馬英九即對工商界大膽許諾,對民眾作過度樂觀的喊話,這恐未盡符合一個準“元首”應有的謹慎,也有悖互動雙方的善意原則。

  選前,馬英九數度提及以李明博為師;現在,他應該以李明博為鑑。政治蜜月不久長,馬英九需把握黃金時機審慎布局,少說多做;別輕忽選民期待,別低估現實阻力,更不能給社會製造錯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