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部制改革:部分政府職能將轉向社會組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5 10:41:16  


  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大部制改革將一些原本由政府承擔的職能轉向社會,社會組織對相應職能的承接將影響著大部制改革的成效。

  日前,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在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抓住和利用當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有利時機,爭取在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承擔政府委托任務上有所進展。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草案)》即將提交中共中央十七届二中全會前夕,2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上指出,要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形成公共服務供給的社會和市場參與機制。

  政府和企業的中間者

  “被經社理事會授予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在聯合國一些重要會議、政策、文件等方面享有很大話語權。然而,截至2007年7月,在全球3000多個咨商組織中,我國內地僅有24個。”李學舉在全國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工作經驗交流會表示。

  另外,從國際上看,非營利部門的經濟活動規模一般占到本國GDP的5%~10%,吸納就業約占服務業人口的10%。但我國這兩項比例分別約占0.3%和1.2%。

  “發達市場經濟的經驗表明,企業自我管理、行業中觀調節、政府宏觀調控,三位一體、共同作用,是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的內在要求。行業協會提供政策咨詢,反映合理訴求,平衡各方利益,調解貿易糾紛,規範市場秩序,促進産業升級。”李學舉表示。

  中國行業協會商會網專家委員會主任張經向《第一財經日報》舉了一個行業協會對“三農”好處的例子,農村專業合作社不是直接面對市場,而是個埋頭生産的組織,結果中國農民自己需要承擔從産到收到賣還要負責討債的風險,而國外農民通過專業合作社只負責生産,生産出來後自有行業協會負責銷售,此外行業協會還進行技術培訓、商標制定、廣告宣傳、兩個市場的開拓、法律援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