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者透露“大部制”方案:規劃起碼要管五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2 10:58:31  


  以“大部委制”為標志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吹響了“集結號”。 

  有學者透露,即將水落石出的方案中,國務院下屬部委通過整合,將由原有的28個縮減為21個,按照政務、社務、經務、監管等四大功能劃分。 

  此前傳聞已久的運輸部(整合交通部、民航總局、鐵道部、郵政總局)、農林水利部(整合農業部、林業部、水利部)、能源部、環保部(整合環保總局和氣象總局)等新的“大部門”,都在方案之中。 

  “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總體規劃”,2月20日,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表示,本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以往五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事先制訂完善的規劃,而不是依賴領導個人喜好和判斷。 

  在汪玉凱看來,可能出臺的總體規劃方案另一個亮點,即在政府內部,將決策、執行、監督權力分開,從而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也將令政府運行更加順暢。“大部委制改革能否成功,將直 

  接影響整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成敗。” 

  之前改革缺乏規劃 

  《21世紀》:外界目前非常關注即將出臺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規劃方案,為什麼這個方案對本輪行政改革如此重要? 

  汪玉凱:中國過去行政體制改革中最大問題之一,就是缺乏整體規劃,有明顯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而且改革的整體方案不具備權威性和長期性。以至于到現在,我們政府的整體權力結構、組織架構依然沒有相對穩定,形成一種有效的治理結構。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作為一個大國的政府,我們的政府組成部門究竟應該保持一個什麼的數量,主要應集中那些領域,如何盡早使其相對能夠法定化,所有這些重要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答案,甚至沒有從決策層面進行深入係統的分析、論證和比較,這就使歷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然帶有“人為”而不是“法治”的色彩。 

  因此,這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功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制定一個行政體制改革的總體規劃,要明確未來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組織結構,政務、社會事務、經濟事務管理部門的總體數量,決策、執行、監管部門的法律關係等。如果不能對這些關係政府管理組織架構、規則、程序、運行機制等重要問題做出總體規劃,就很難使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21世紀》:從目前的政府架構和運行機制來看,哪些問題需要在方案中重點厘清? 

  汪玉凱:現在政府治理有幾個問題,一個是部門設置太多,導致政出多門;政府的社會職能沒有完全分開,每一個部門下面還有大量協會等官辦的“二政府”存在。這樣會導致政府運作成本高、效率低、部門利益被強調等弊病。 

  《21世紀》:能否具體談談部門設置的問題,規劃方案中可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汪玉凱:關于政府部門的設置,其實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發達國家,不管是美國、英國、日本,大概的內閣部門都保持在12到18個不等。其中大致按照“三三制”,1/3是管理政務的部門,1/3管理經濟事務,1/3管理社會事務。而且你會發現,各主要發達國家設置的部委從稱謂到范圍都很相似,比如外交、財政、司法、內務、國防、商務、農業、教育、衛生、環境、能源、國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目前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管理社會和管理經濟的部門嚴重交叉,比如衛生部,和10余個部門的職能都有重疊,這些都需要在總體規劃中規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