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協調全球經濟 更倚仗“中國方式”對話機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5 14:49:12  


資料圖片為1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左)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舉行第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2007年歲末,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間的經濟對話日益頻密。瞭望周刊刊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程大為的文章認爲,美、日、歐三大主要經濟體與中國的互動,表明崛起的中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國要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全球經濟要協調平衡前行,都越來越倚仗這種“中國方式”的雙邊經濟對話機制。全文如下:
  
  12月14日,達成多項共識的中美第三次戰略經濟對話以發表聯合聲明而結束;而此前的12月2日,中日高層剛剛結束首次經濟對話,並約定第二次這樣的對話于2008年底在東京舉行;再往前的11月28日,則是已進行到第十次的中國與歐盟高層峰會。

  美、日、歐三大主要經濟體與中國的互動,表明崛起的中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國要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全球經濟要協調平衡前行,都越來越倚仗這種“中國方式”的雙邊經濟對話機制。

  從未來看,中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關係亦開始更為復雜。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經濟走勢、協調國際間利益衝突、保障全球經濟穩定發展、實現共贏,成為中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面臨的共同課題。

  在更高層次上“經濟對話”

  從2007年的特點來看,隨著加入WTO過渡期結束和產業結構升級,中國在鞏固了制造業大國地位的同時,開始在服務業、能源、原材料、環境等更綜合的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化進程,隨之而來的是與世界主要經濟體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產生了合作與摩擦。

  中國在全球生產和貿易體係中表現出色,被視為全球化的樣板。但中國持續不減的順差也繼續著中國與美歐之間的貿易摩擦。這正是雙方對話的關注焦點之一。比如,中歐之間,據商務部統計,2006年中國對歐貿易順差為971億美元,今年1~10月順差達到1088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幾乎一半,同時中國也是歐盟惟一的貿易逆差來源,這使貿易成為中歐對話的首要議題。再如,中美之間,據商務部統計,2006年中美貿易順差應為1141.7億美元,但美方的計算結果是2020億美元,因此,貿易順差問題依舊是中美交鋒的關鍵點之一。

  事實上,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分工造成了中國必然是順差國。例如,美國對華逆差擴大的同時,與亞洲其他貿易夥伴的逆差則在縮小,這說明國際產業轉移到中國是美國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全球產業向中國集聚,什麼都貼上了“Made in China”的標簽,但並不意味著中國是全球化的惟一受益者。2006年在中國出口的7600多億貨物產品裏,58%的產品是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生產的,中國的順差中包括不少歐美企業受益成分。

  而2007年中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多年的貿易摩擦中開始向真相靠近。當然,在真相被撥開之前,衝突、惡語中傷、保護措施等都是貿易戰中常見的。比如,今年中國產品所遭遇的“質量門”。這背後難免有對中國的不理解甚至惡意炒作。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政府以十分積極務實的態度來回應。

  除了貿易摩擦,2007年的不平凡還來自中國宏觀經濟的起伏和全球經濟失衡加劇。這一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制造業優勢地位鞏固後向更深的領域邁進。因此,中國金融體係的穩定、人民幣匯率、服務業開放、熱錢、證券市場、中國對外投資等問題成為2007年的主旋律。中國正面臨著經濟折點時期的內外考驗,倣佛進入了全球化中更為湍急的水域,任何一步嘗試都須小心謹慎;而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卻步步緊逼,一方面寄希望于中國出面緩解全球經濟失衡,另一方面希望早日進入中國最後一塊全球化的自留地——金融領域。

  2007年中國被世界記憶的還應包括中國的“和諧之道”,即這種和諧思想衍生出來的經濟觀。不用外人指點,中國政府把環境、能源等問題提上了經濟日程,並積極出擊,在世界舞臺上尋找合作,闡述立場,擴大了中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對話領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