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現代中國必須走向海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8 19:54:37  


 
  制海權仍是國家興衰的决定性杠杆

  從軍事史來說,制海權曾是造就古今大國興衰的重要扛杆之一。在21世紀的今天,建立在衛星信息監控技術和導彈遠距離精確打擊與准確攔截技術上的制海權,仍是國家興衰的决定性杠杆。制空權、制太空權(外層空間)的軍事技術革命雖然重要,但其性質還是服務于制陸權和制海權的。美國在20世紀末發動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及21世紀初的阿富汗戰爭中取得的軍事勝利,就是很好的說明。南斯拉夫軍人曾這樣設想:等敵人進來,他們一撥一撥地退,然後再打巷戰,再打人民戰爭,一直讓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今世界的全球化也包含著自衛手段的全球化。進入全球化進程的國家的安全是“邊界安全”與“安全邊界”的統一:前者是主權安全或領土安全,後者是利益安全。過去在自然經濟下,邊界安全和安全邊界是合一的,那時候危險的概念是敵人入侵,把敵人入侵定爲安全與否的標尺。

  在全球化時代,利益安全幷非僅僅只是國土安全。這種安全觀在美國身上得到了很明顯的體現,在美國眼中,海外越安全本土就越安全。這種全新的安全哲學也給中國提出了挑戰,中國的安全哲學不應只是生存的而應是發展的哲學,中國的國際政治學也不應是自守家門而應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面向現代化的學說。在一些國家忙于擴大“安全邊界”的背景下,中國如果一味專注于狹義的、陸地上的“邊界安全”,注定要在世界競爭中吃虧。

  現代中國必須走向海洋

  中國海權隨中國主權同生,而中國意識到幷力求捍衛、强化中國海權的努力却起步不久。中國目前的海權實踐遠沒有達到追求“海洋權力”的階段,而只是處在捍衛其合法的“海洋權利”的階段。比如中國統一屬于中國主權範圍的台灣島,這是中國海權實踐的重要內容,是維護中國的主權及其相關海洋權利的實踐。而美國在台灣海峽的海軍活動及對中國台灣的軍事插手活動,則是一種霸權意義上的海權,即“海上權力”的實踐。

  從這些意義上看,中國的海上力量屬于國家主權中的自衛權的範疇,而美國在中國台灣地區的海上軍事介入,則是一種爲實現其海上“權力”的海洋霸權行爲。

  當今中國面臨的海洋形勢不容樂觀。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在對外開放中已發展成爲中國經濟産值增長最快的黃金地帶。與此同時,中國與西方霸權國家的矛盾,尤其是海上矛盾也在上升:爲了堵截中國力量,特別是中國的海上軍事力量向太平洋擴展,美國啓動日本、台灣地區、菲律賓、澳大利亞一綫的同盟關系,提升日本的軍事作用。

  另一方面,進入市場經濟的中國已成爲與世界發生廣泛聯系的國家,其海洋權益泛布于世界幷隨中國經濟總量的擴大而持續擴大。在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迅速的同時,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也越來越高,有人估計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已經達到50%到70%之間。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對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

  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將有60%的石油需要從國外進口。內部需求動力和外部壓力的同時增大都要求中國進一步關注自己的海洋權利,幷重新審視自己的海洋權。

  隨著近年來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大步前進,目前的中國已是飛龍在天,但對于未來的中國而言,這還遠遠不够;中國還需要在西太平洋區域潜龍在淵,非此中國則不能實現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