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洋親筆回覆網友的電郵。 |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因向市委書記致信闡述《關于新特區建設的十大建議》,重慶市民杜術林收到市委書記汪洋兩次親筆回複,幷被約參加7日下午舉行“問計求策”優秀建言者座談會。
與會的還有其他通過電子郵件、書面來信、網絡帖子等形式奉獻良策的13位各界人士。他們就農村土地流轉、産業發展、荒田利用、農民工制度以及城市管理等有關問題,向市領導當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據了解,自重慶市委書記、市長就“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問計全球網友以來,截至昨晚9時,重慶市公衆信息網的“建言獻策”一欄,已有40頁網友留言。
重慶市8月下旬還將舉行第二次座談會,届時市委書記汪洋、市長王鴻舉等領導將與十餘位優秀建言者座談。
“我就是個農村娃”
新京報:爲什麽想給市委書記發這封信?
杜術林:我在農村生活了整整20年,雖然大學期間離開過一段,但我的整個生活方式、形態都是“農村式”的。現在,我自己讀大學出來了,愛人也是城市的,但父母和大哥都在農村,是個典型的“城鄉統籌”家庭,所以我一直非常關注農村建設這塊。
新京報:你的建議就是從親身生活經曆中得來的?
杜術林:對。我那天開會時就說過,“我是以一個農村娃的身份來的”。現在城市里經常有人駡農民,正是城市對農民工的不了解、不理解,才産生了那些誤會。
新京報:你的視野主要是圍繞農村問題嗎?
杜術林:不完全是,我的十條建議里,跟農村相關的占了一半。重慶搞“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要解决的不只是農村問題,不只是三農問題,是“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的問題。
新京報:既然是經曆了長期的思考,選擇最近表達出來的直接動機是什麽?
杜術林:前段時間,我打車碰上一個出租車司機,說農民工搶了城里人飯碗。我就給他講,不是這樣子,中國現在叫“世界工廠”,核心競爭力其實是人的因素,現在中國的農民工是這個世界工廠的主體。
我跟他講的第二條是,農民進入城市後,城市快速擴張。通過土地增值,政府財政收入也大大增加。這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依靠。
那天我打車大約半個多小時,就跟他講了這些。後來,他說我講得好,還要少收車費,我謝絕了。
新京報:你受到哪些啓發?
杜術林:偏見都是因爲不理解才産生的,所以我們要從思想、意識、制度層面進行深刻的、影響深遠的行動。
收到回信“很驚訝”
新京報:這次和汪洋書記網絡交流,想過會得到回複嗎?
杜術林:根本沒想過。平時我在單位都用公共信箱,私人郵箱很少用。那天我用私人郵箱寫的信。發的時候,說老實話,就是盡自己的社會義務,根本沒留聯系方式,本想不署名,寫到最後想著不妥當、不禮貌,就署了個名。
對我來說,這件事當時就算完了,我就是做一個農家子弟該做的事。
新京報:接到回複時情形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