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家泉:《海峽評論》-臺灣寶島的一面紅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8 00:58:42  


李家泉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海峽評論》自1991年創刊以來,到今年8月整整發行二百期了。從李登輝時期到陳水扁時期,共經歷了十六個年頭零八個月,這是非常不平常的歲月。編輯部的同仁們,逆流而上,披荊斬棘,飽受風霜,成了臺灣島內主“統”反“獨”的一面鮮豔紅旗。

  此刊創辦後,我曾經閃過這樣的念頭:這面“紅旗究竟能打多久”?從創刊開始,到其後的長時間內,島內形勢的確是困難和嚴峻的。其中最突出的,是李登輝的“兩國論”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擊籠。因爲他們要搞分裂,搞台獨,曾不斷地挑釁中國大陸,挑釁“一個中國”主權。他們利用一切可趁之機,歪曲事實,製造矛盾,煽動群衆,對抗大陸,使兩岸關係出現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和緊張局面。臺灣海峽烏雲翻滾,波濤洶湧,氣壓低沈。《海峽評論》作爲島內民辦刊物,很多情況並不掌握,又不時面臨臺灣執政當局所煽動起來的強大輿論壓力,在此情況下,要想完全辦好這個刊物,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像《海峽評論》五周年時所說的,該刊是一批“愛國的臺灣知識份子”創辦的。當時正處在大陸“六四風波”平息不久的西方世界“反中國的狂潮中”,正所謂“黑雲壓城城欲摧”。而他們出於知識份子們的良知,一心要“爲海峽兩岸搭橋梁,爲中國前途覓希望”。他們表示了“一股不可撼動的意志——即使一本不賣,我們也要辦下去!爲這一代的臺灣中國知識份子作歷史的見證”。形勢險惡,獨傲寒枝,絕不畏縮。這是多麽可貴、多麽值得贊許和歌頌的堅強意志與決心啊。這是臺灣中國知識份子的光榮和驕傲,也是全體中國知識份子的光榮和驕傲!

  正是在他們這一批人的堅持和努力下,這一面紅旗至今仍屹立在祖國的東方——臺灣寶島迎風飄蕩。已經出了二百期了,看來三百期、五百期、一千期,還會繼續出下去。

  我個人作爲中國大陸的一名知識份子,與臺灣是有緣份和深厚感情的。還在小學年歲時,就從老師那裏得知:“臺灣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初中時代的一次抗日戰爭紀念活動,就曾揮筆痛批:“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的領土臺灣和東北三省”;50年代曾報名去福建前線搞後勤,支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後因抗美援朝爆發而留職上海;70年代初以來,我奉調從事對台工作和對台研究;1991年辦理離休手續後,至今仍成爲民間對台研究的“個體戶”,繼續發揮“餘熱”。

  我與《海峽評論》也是有緣份和感情的。我是這個刊物大陸方面的“編輯顧問”之一,是這個刊物的讀者和作者,爲這個刊物撰寫過許多篇文章。這個刊物,雖然裝訂簡陋,貌不驚人,但卻發表過許多見解精闢的文章;尤其是一些社論往往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我每次去臺灣,都要去這個刊物的編輯部會見一些朋友,交流和交談一些學術問題。我和這個刊物的總編輯王曉波教授,已經是近20年的老朋友了,我們雖然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有這樣那樣的不同,但有一點卻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愛國,都主張兩岸統一和反對“台獨”分裂中國。

  值此《海峽評論》發行已達200期之際,我不僅祝賀他們已經取得的成就,希望他們繼續辦下去,更希望他們“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既要有“質”(包括內容和形式)的提高,也要有“量”(包括發行地區和數量)的擴展。相信困難會很多,尤其是經費問題。然而事業的發展又總是在不斷的克服困難中取得的。人窮志氣大,事業定有成。但願共勉之!

  預祝《海峽評論》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