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皖浙簽邊界協作意見解決百年爭端 中國首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7 12:03:50  


浙江和安徽將聯手解决邊界穩定難題。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山的這邊是浙江,山的那邊却是安徽。多少年來,這里的老百姓可以談婚論嫁成爲親戚,也可以爲爭奪一棵樹、一分地而大打出手。很多時候兩地政府也束手無策,甚至因此而産生隔閡。如何實現邊界穩定,當地老百姓和政府都期盼解决。

  昨日,浙江的臨安、淳安、安吉和安徽的寧國、歙縣、績溪六縣(市)的政法委書記,以及來自公、檢、法、司各部門的一把手會聚臨安,他們的任務就是簽訂一份“打造平安邊界協作意見”,目的是通過綜治協作,聯手解决邊界穩定難題。據悉,這種直接由各地黨委出面,簽訂邊界協作意見的做法,在全國尚屬首次。

  有專家認爲,浙皖六縣(市)“邊界綜治協作模式”對我國其他地區打造“平安邊界”將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邊界矛盾:

  一個延續百年的老話題

  杭州日報報道,現在的浙川村和永來村完全連成一體了,一條小溪從村中蜿蜒而過。村民們依稀記得,這條小溪曾經是兩個村的分界綫。小溪北邊是浙江,小溪南邊是安徽。

  村口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杭徽古道”從這里起步。很多年以前,橋上原來有一塊“界碑”,這塊界碑是這里分隔浙皖兩省的唯一標志。

  村民們永遠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那場爭鬥,這塊“界碑”就是在那場爭鬥中,永遠地沉入村口的水庫。

  陳懷輝老漢是浙川村的老支書,就是發生爭鬥的那年,他第一次當上了村里的支部書記。

  “浙川村和永來村都有三百多年的建村曆史。幾百年來,不管哪朝哪代,老百姓的爭鬥從沒平息過,相互爭得最多的是山權和地界。”陳懷輝說。

  由于交通不便、經濟落後、信息閉塞等因素,自古以來,村民們基本上靠“族長聯調制”來調解。要是遇到難以調和的矛盾,往往就由各自“族長”出面,這是當地最高級別的調解,糾紛雙方不得不接受。但如果連族長都談不攏,一場族人與族人之間的械鬥就在所難免。

  “唯有依靠官方建立長效的邊界維穩機制,才能確保長治久安。”臨安市政法委副書記程炳貴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