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嘉誠:A股絕對有泡沫 作為中國人我很擔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3 16:44:08  


李嘉誠:作為中國人,我很為內地股市擔心。
  說香港商界,不能不說到李嘉誠。做回歸十周年香港十大企業家系列,不可能繞開李嘉誠。

  因為,他可以說是香港企業家之首,是最具代表性的香港商界人物。

  香港大學舉辦“回歸十年風雲人物選舉”,李嘉誠的得票僅次於特首曾蔭權,位居第二名,居商界之首。在《福布斯》今年3月公佈的全球富豪榜中,李嘉誠排名第9,是華人首富,資產估計達230億美元(約1840億元)。在內地及香港,幾乎無人不識"李超人"。

  近年來困擾李嘉誠的是是非非太多,令他較抗拒接受訪問。

  這位億萬富翁,承諾將三分之一身家捐獻的大慈善家,對香港政治經濟有舉足輕重影響的白手興家創業者楷模,為何會“說什麼都錯”?

  很大程度上這是盛名所累。如今,和黃在全球56個國家有業務。在香港的業務更是無孔不入:購物可能要光顧到其旗下的百佳超市或屈臣氏,住房可能會是長實建的(內地是和黃),打電話要用和記電訊網路,聽廣播會聽到他的新城電臺。甚至,到學校上課,會到李嘉誠大樓;生病了看醫生,抬頭會看到"李嘉誠健康院"。還有那些看不到品牌的業務,比如,和黃屬下的貨櫃碼頭關乎香港人的衣食住行,赫斯基能源為人們發光發熱。

  在這種"包圍"下,很多香港人把大大小小的不滿都投射到這位人人皆知的老闆頭上。李嘉誠的生意做得愈來愈大,他在決策者心目中的地位自然提升,此舉便會引來“官商勾結”的指責,或者一些指指點點。媒體批評李嘉誠,會抓住讀者的眼球。

  反觀李嘉誠兩位老朋友--恒基集團主席李兆基及新世界集團主席鄭裕彤,他們的生意也做得很大,集團業務也深入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他們每次見到記者,都會輕鬆回答問題,從來沒有說過哪家媒體對他們不公平。

  互為因果之下,香港市民及媒體對他們就寬容得多。

  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今年3月,李兆基宣佈捐款4億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學興建新校園,科大為了表達謝意,特意將新校園命名為"李兆基校園"以作紀念。而2005年5月,李嘉誠捐助10億港元予香港大學醫學院,港大決定將之易名為"李嘉誠醫學院",卻受到一些港大師生及校友的強烈反對。難怪李嘉誠有"說什麼都錯",甚至"做什麼都錯"的感覺。

  當然,要採訪李嘉誠還是有機會的。而且,每年有三次!一次是每年3月長實和黃公佈全年業績記者會,一次是每年5月長實和黃股東大會,一次是每年8月長實和黃公佈半年業績記者會。這一年三會,記者們除了關注兩家上市公司的業務表現外,還會不斷追問李嘉誠的營商哲學,他對內地、香港乃至全球營商環境的評價,以至他的個人及家庭生活。

  今年8月,李嘉誠便要慶祝八十大壽。這個縱橫商場超過半個世紀的成功企業家會否交棒?如何交棒?能否交棒成功?這將會是媒體另一個追訪焦點。

  本報記者過去3年持續參與群訪李嘉誠,以下為歷次訪談的精粹及他在和黃內部刊物上談香港回歸10年感想的內容。征得李嘉誠的授權,輯錄如此。

  香港人要創造自己的價值

  記者:今年是香港回歸10周年,你有什麼感想?

  李嘉誠:回歸10年,香港社會幾經折煉。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先生以智慧和遠見,始創"50年不變"的政策,令社會得以在“中國主權”、“香港生活”兩重觀念間平穩過渡。自其"時空典範"廣義觀之,則可廓清我們對前景不明朗的焦慮,令未來有持續無盡的希望;若自其"教條形式"狹義持之,則可被扭曲演繹為故步自封的正當藉口,讓滋事者有空隙鑽營。

  記者:你預期未來十年香港會何去何從?

  李嘉誠:香港已經沒有工業,因為我們工資高,無法與內地競爭。但香港仍有很好條件,只要大家團結、包容,不同階層一起努力,香港前途依然良好,因為內地經濟快速增長,對香港幫助很大。

  雖然如此,香港並不是所有行業都可以發展。以貨櫃碼頭行業為例,由於受制於地理以及工業北移等因素,已很難有大幅擴張的空間。香港的工廠已經搬往內地,內地有很多碼頭,而香港碼頭相比起內地碼頭沒有特別的優勢。香港碼頭主要做一些轉口生意,仍然有錢賺,但並不是特別有吸引力。

  香港未來的前途全在香港人的手上,未來十年是事在人為,但不是光靠說話,要實實在在。內地現在教育、科技每天向前,日日都在進步,外國也如是。香港人要問問自己,憑什麼進步?憑什麼超越他人?我們要坐下來好好研究。

  中央對香港無私奉獻,港人應加以珍惜,中央在香港有困難的時候傾力幫助,甚至在今天香港沒有困難的時候,都盡力為香港人的前途著想。我們自己要珍惜這個寶貴的時刻實際做事,為香港創造新前途,為普羅大眾的前途著想!

  記者:香港多位富豪近期都對內地A股市場表示憂慮,你有什麼看法?A股泡沫會否爆破?會否影響香港經濟?

  李嘉誠:作為中國人,我很為內地股市擔心,現在內地市盈率竟達50至60倍,絕對是泡沫。內地經濟發展無疑較香港更快速,但這樣的市盈率仍過於驚人。香港股市的市盈率尚不算高,還在合理水準,QDII的投資額只占港股總市值1%,影響不會太大。如果內地經濟有什麼波動,香港也會受到影響,希望大家可以量力而為。 

  大家可以回頭看歷史,過去香港股市多次暴漲後大幅下跌,大眾所受傷害最大。市民應汲取教訓,量力而為,做好自己的業務,炒股票就要小心。香港的競爭力不能光靠炒股票,要實實在在去做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