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李嘉誠忠告應重視 港人勿失憂患意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8 10:11:10  


  中評社香港5月18日電/昨天,針對股市尤其是內地股市狂飆以至出現泡沫跡象,李嘉誠先生坦言作為中國人感到擔心,並呼籲股民要量力而為。他還認為,單靠投機炒股不足以支持香港的繁榮,香港應該反思有什麼條件與其他地區進行競爭,應踏實做一些創新科研工作。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發社評說,李嘉誠的談話,既點出股市熾熱可能導致普羅市民受損的即時風險,也指出了香港正面臨熱衷於推動股市而忽視實體經濟發展、不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尤其是不重視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隱憂。李嘉誠既是香港股市風雲的見證者,也是一位成功實業家。這樣一位“過來人”苦口婆心的忠告,值得人們高度重視。

  社評表示,中國政府強調有信心、有能力、有辦法解決金融領域面臨的各種問題,內地股市的前景被看好,這是從整體和長遠來講的,卻並非意味着內地股市沒有短期與局部的風險。目前,內地股市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廣大小股民缺乏風險意識。最近一年半以來,內地A股漲幅已接近兩倍,總體市盈率高於國際平均水平一倍以上,機構投資者尤其是QFII紛紛在減倉避險,小股民的投資熱情卻不僅未見消退,反而空前高漲。

  社評引述有關統計顯示,4月份流入A股市場的2500億元資金中,機構資金只佔不到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以上皆來自散戶。這一比例遠遠高於美國、香港等成熟市場的水平。實際上,股市是天生的風險市場,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也沒有只賺不賠的投資產品。正如李嘉誠所言,股市風險一旦出現,損失最大的往往是那些抵抗風險能力最差的小股民。因此,普羅大眾在風高浪急時進入股市,須特別小心。

  社評說,李嘉誠建議香港踏踏實實做一些創新科研,這是工商界希望推動香港經濟轉型的呼籲。香港近年來股市暢旺,令政府和市民獲利之餘,也使得一些人失去了憂患意識,以為可以產業一元化,只要發展資本市場就可“永保繁榮”,忘記了香港還面臨着邊緣化的危機和轉型難題。實際上,藉由股票和樓市上升把各類資產價格推高雖可帶來財富效應,卻具有不可持續和不穩定的特點。

  社評強調,一旦資金流走,股市樓市下跌,經濟危機隨時可能出現。與新加坡、韓國等經濟體相比,香港在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遭受衝擊最大並且在事後恢復最慢,關鍵就在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李嘉誠指出,許多人口少於1000萬的國家依然可以由創新科技推動經濟發展。這句話值得深思。香港應趁目前資本市場暢旺、財政充裕的時機,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多元化產業,包括發展創新科技,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以支持香港長期繁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