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南憶香港談判:英方步步為營中方寸步不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6 11:13:41  



  ●“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進駐香港的艱難談判 

  1984年4月11日舉行第12輪會談,中英香港談判開始進入第二個議程,即1997年之前的安排問題。有關這項議程的核心問題就是小平講的要保證過渡時期香港的局勢能保持穩定,以便順利地實現平穩過渡。小平怕他們在這個期間製造混亂,需要有一個中英聯合機構進駐香港,我們有問題就可以在那裏商量,雙方如果達不成協議的問題,再反映到更上一級,就是兩國的外交部或者兩國政府來解決。目的是雙方共同貫徹中英《聯合聲明》,保證香港順利回歸。 

  我們就根據小平的意思擬了個草案,開始的名字叫“中英聯合委員會草案”,在談判桌上交給英方。英方一看,大吃一驚,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一手。然後英方開始頑抗,無論如何不同意。他們說,你們搞個“聯合委員會”進駐香港,那不就等於1997年之前香港就由中英共管了嗎?我們給他們反復解釋,不是什麼“共管”,聯合委員會只不過是為了貫徹中英《聯合聲明》和處理跨越1997年的重大事務,但無論我們怎麼解釋,就是不行。我們說這叫過渡時期,他們不承認有過渡時期。第二,他們說絕無必要設立中英聯合委員會。兩國有政府,有外交部,有大使館,有什麼事都可以商量,為什麼還要搞一個聯合機構呢?他們特別怕的是,聯合機構進駐香港以後就變成“第二權力中心”了。香港老百姓有什麼官司、有什麼問題就不找港府了,而找聯合委員會去告狀了。左說不行,右說不行,談判卡殼僵住了。 

  在此期間小平同志見過一次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裏•豪,說:希望你們再考慮一下這個事情的必要性,對你們沒有壞處。如果你們不願意中英聯合委員會馬上進去,我們頭幾年可以在倫敦、北京、香港三地輪流開會嘛。但英方認為還是不行,強調沒有必要。後來,我們說:那是不是名稱改變一下,不要叫聯合委員會了,叫聯合小組。還不行,英方還是不讓進駐。 

  6月中旬的第16輪談判結束以後,英國方面仍然不同意在香港設置常設機構,不同意在香港設立“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這時,傑弗裏•豪即將再到中國訪問。我考慮了一下,跟我們代表團講,英國外長快來了,這個僵局怎麼打破?英國的顧慮無非是怕我們干預他日常的行政事務。我們把這個機構的任務講清楚點,不干涉香港政府的日常行政事務,它的任務主要是根據中英《聯合聲明》的條款,對涉及平穩過渡的問題研究討論,作出決定。另外,時間上也還可以照顧一下,晚一年或者兩年進駐,1997年之後讓它再存在一年或兩年。 

  我們到小平同志那兒向他彙報了上述設想。小平同志稍微考慮了一下,說:進駐是必須的,名稱可以改變,進駐時間早晚也可以鬆動。大家可以互諒互讓,但必須進駐。晚兩年進駐和晚兩年撤銷也無所謂。你們爭取按此方案談出個結果來。接著,小平同志又講,要把《基本法》制定的時間提前,不遲於1990年,最好更早一些,不要等到1993年才公佈。這不但有利於穩定香港局勢,而且有利於中方參與。因為英方說過,《基本法》公佈後,中英將加強密切合作。小平同志然後又講:過渡時期要注意五個不要:一、不要動搖港幣的地位。二、不要濫用賣地的收入。就是怕港府把土地賣光了,把這個收入全用於行政開支了,將來特區政府一開門,錢就沒有了。三、不要增加將來特區政府的財政負擔,比如隨意增加政府工作人員的薪金和退休金,又比如搞一些大而不當的基建項目。四、不要讓英資帶頭轉移資金。五、不要自搞一套治港班子強加給特區政府。其中前面四個是經濟方面的,最後一條是政治方面的。事後證明,小平同志對香港的事情洞察秋毫,看得准,看得深,看得遠。

  第二天,7月28日,傑弗裏•豪一行就到了。到了中午,我安排了一次會見,由我做東,請柯利達(曾任英國駐中國大使,時為撒切爾夫人的顧問。編者注)等人吃午餐。那次午餐我就打出這張牌來,我說: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時刻,這個問題需要早一點解決。我們考慮再三,提出一個方案來,聯合小組必須進駐香港,除了明確規定任務之外,進駐的時間可以晚點。1984年底正式簽署協議,可以1985、1986、1987三年在外邊,到了第四年,1988年1月1日進駐。為了照顧你們,1997年之後再過兩年半,到2000年結束。我說:這是中國最後的方案。如果你們還不接受,我們撤回我們的方案,撤回方案的後果你們負責。 

  柯利達在他的回憶錄裏講,說他坐飛機,本來時差還沒有倒回來,吃飯的時候正昏昏欲睡,一聽到這個情況猛然驚醒,意識到中國要攤牌了,不能不嚴肅地對待。午餐後柯利達馬上從2號樓跑到他們住的樓,把這個情況向外交大臣傑弗裏•豪和港督尤德等人作了彙報。傑弗裏•豪一聽,說:不要在屋子裏談,咱們到外邊,找個大樹底下談。那時候是7月,驕陽似火,熱得不得了。傑弗裏•豪的回憶錄裏面有一段很生動的描寫。在柯利達彙報了我講的這個情況後,傑弗裏•豪認為這是中國底線,不能再拖延和僵持了。但尤德不同意,說要逼中國作更大的讓步,最好能打掉聯合小組。但是,他是少數,多數還是認為搞不好要破裂,要馬上向倫敦發報提出建議。所以那天下午的會談,柯利達缺席,我們想他大概是跑回使館發電報去了。第二天,姬鵬飛請吃飯,剛喝了個湯,那邊就來電話把他叫回去了。我想是回電了,果然是這樣。撒切爾夫人同意跟我們達成妥協,只是還要英方代表爭取更好的結果,更好的結果就是要再晚些年才讓小組進駐香港。我們說是1988年進去,後來他們提出推遲到1993年,協議簽署後再進駐,我們斷然拒絕了他們的無理要求。我們提出聯合小組到2000年1月1日結束,他們也不幹,想拖到2002年。我們也拒絕了。他們沒辦法了,但跟撒切爾交不了賬啊,撒切爾要求再晚些時候。最後就讓了半年,確定聯合小組自1988年7月 1日進駐,而不是像英方所要求的推遲到1993年才進駐香港。這樣就達成協議。(來源:解放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