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外媒:要獲擢升,履歷表上須有“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4 12:08:42  



  要做中國人的朋友,首先要對中國友好。

  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羅奇率先帶領外國投資者訪問中國,之后經常游說美國政府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減少對中國壓力。這些年來他的研究主題是中國。摩根士丹利選中看好中國的羅奇引領亞洲業務,也反映出該公司對中國的態度。摩根士丹利中國區首席執行員孫瑋在紐約百人會年會間隙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業務在公司內部有優先權,在資源的調配方面基本上是要什麼給什麼。她還透露,中國地區的投資銀行業務蒸蒸日上,產出和投入已經開始成正比。

  大摩今年在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區市場,投資銀行業務的排名從去年的第10名躍升到了第4名。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近日在香港參加亞洲協會時表示,過了300年再回頭看,這個時代發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冷戰的結束,不是911恐怖襲擊,不是伊拉克戰爭,而是中國的崛起。如果羅奇的預測成真,到202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超過美國。難怪有遠見的公司紛紛爭奪並提拔有中國經驗的人才。

  世界一流媒體的高層現在頻頻可見中國通的身影,他們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已經“發現”中國,開始向世界介紹中國。中國的崛起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聞,他們的名字也跟著他們的報道一起,傳遍了世界各地。

  日前道瓊斯公司任命鮑偉杰(Marcus Brauchli)為《華爾街日報》執行總編輯,他曾任該報中國記者站站長。2007年初起,路透集團全球新聞總編一職由熟通中文的美國人史進德(David Schlesinger)擔任。史進德在香港加入路透社,曾任北京和台北分社社長。高盛前總裁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於2003年退休后,選擇去中國清華大學教書,第一線接觸中國未來的精英。

  職場最重視在中國工作經驗

  讓他不解的一件事情是,中國最好的大學畢業生的“第一志願”是出國進修,然后是加入外企,其次才是留在國內工作和念研究生。

  未來,在中國的經歷可能會成為職場最受重視的一張牌,在全球最聰明的頭腦都在拼命往中國跑的時候,中國年輕人的目光也應該放得更為長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