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中國先富,然後帶動窮國後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9 12:22:17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幾天前,作者去接一位到北京訪問的南美朋友。路上,出租車司機向作者說,他們這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就是想到中國淘金的吧。言語中充滿了對目前中國高速發展的自豪感。近30年來,中國“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再帶動所有人富裕”的政策,使沿海發達省市的不少國民走向小康,奔向富裕,國家自豪感不斷升騰,這自然是好事。 

  作者指出,國際勞工組織最近公佈的“十年來世界貧困問題”的報告指出,1996至2006年這個全球化最激烈的十年裏,日均收入不足2美元的勞工比例,除了東亞和中東歐地區縮減了20%左右以外,其他發展中國家依然沒有什麼變化,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比例,十年來甚至都超過86%。這份報告最後總結:“歷經十年,世界貧困問題依然嚴峻”。可見,從國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上看,中國屬於少數幾個“先富”地區之一。 

  然而,當一些中國人正在享受富國的國民生活水平時,當中國政府也在執行“富鄰”政策時,一些富裕的中國人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國際義務呢?是否已經意識到國際社會中的一些未富國家對富裕中國的異樣心理? 
   
富裕的中國使他國不快 
     
  作者引述,哈佛經濟學教授本傑明.弗裏德曼在《經濟增長之倫理後果》一書專門談到,人的“致富心理”起源於比較。只有自己比過去、比周圍人富裕時,自己才會有幸福感。如此說來,當中國“先富起來”,那些生活水平未發生大變化的“未富”國家,難免會有強烈的不幸福感。換句話說,沒有一個“未富”國家願意看到中國不斷富裕,與此同時卻把它們遠遠落在後面。這是中國必須意識到的。 

  有人說,國際社會的競爭不可能完全公平。中國在近30年的國際競爭中異軍突起,把許多國家甩在後面,這怪不得中國。這話聽著很有道理。但是,國際競爭不可能出現“勝者常勝”。 

  作者指出,西方有一個很常見的電子遊戲稱為“最終決定”。玩家A有10美元,他可以任意決定把其中多少給玩家B,可以是最公平的5美元,也可以更少。如果B接受了A給的錢,那麼遊戲繼續,但如果B拒絕,那麼,遊戲失敗,兩個人都將一無所有。按理說,A給多少,B都應該接受,因為有一點總比沒有好。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大部分擔當B角的人都拒絕接受低於2美元或3美元的給予,那樣,儘管自己也一無所有,卻可以懲罰“富者”A。

  近年來,對中國的懷疑聲音,從發達國家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蔓延。前者懷疑中國發展是否會改變當前秩序,而後者則開始擔心,中國發展是否以損害窮國的利益、剝奪窮國的發展機會為代價。因此,無論從理論假設的角度,還是從現實運作方面,中國能否徹底地瓦解世界的不利言論,不僅僅要求中國耐心地向世界解釋,中國沒有軍事擴張的霸權野心,也不僅僅需要用和平發展表明中國人安分守己,不對外侵略之心,更重要的還在於中國的富有是否能夠帶動整個世界走向富裕。這當然包括,窮國經濟發展因為中國發展而復蘇,富國的經濟增長率不會因為中國發展而變慢。一句話,讓世界在中國富裕的過程中得到好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